英文名稱:Benzylpen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生產企業(yè):石藥集團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
39AI全科醫(yī)生
注射用青霉素鈉 網上報價
康德樂大藥房CFDA
正品保證 全國連鎖
正品保證 全國連鎖
聲明:藥品通僅提供藥品信息展示服務,不提供任何藥品交易服務,價格信息均來自具備合法資質的網上藥店。
藥品通所展示藥品信息僅供醫(yī)學藥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如藥品信息與您實際購買信息不同,請以實際購買信息為準。請仔細閱讀藥品、產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醫(yī)務人員指導下購買和使用,禁忌內容或者注意事項詳見說明書。
藥品名稱 |
注射用青霉素鈉
已有0人點評
|
注射用青霉素鈉
已有0人點評
|
注射用青霉素鈉
已有0人點評
|
注射用青霉素鈉
已有0人點評
|
---|---|---|---|---|
適應癥 | 尿路感染,血癥,腹膜炎,骨髓炎,皮膚軟組織感染,軟組織感染 | 尿路感染,血癥,腹膜炎,骨髓炎,皮膚軟組織感染,軟組織感染 | 尿路感染,血癥,腹膜炎,骨髓炎,皮膚軟組織感染,軟組織感染 | 尿路感染,血癥,腹膜炎,骨髓炎,皮膚軟組織感染,軟組織感染 |
規(guī)格 | 0.6g(100萬單位) | 按C16H17N2NaO4S計算0.48g(80萬單位) | 800萬單位 | 2.4g(400萬單位) |
廠家 | 石藥集團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 | 哈藥集團制藥總廠 | 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 石藥集團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 |
批準文號 | 國藥準字H13021633 | 國藥準字H23021439 | 國藥準字H20013036 | 國藥準字H19993622 |
功效主治 | 青霉素適用于敏感細菌所致各種感染,如膿腫、菌血癥、肺炎和心內膜炎等。其中青霉素為以下感染的首選藥物:1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蜂窩織炎和產褥熱等。2 肺炎鏈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癥等。3 不產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4 炭疽。5 破傷風、氣性壞疽等梭狀芽孢桿菌感染。6 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7 鉤端螺旋 | 青霉素適用于敏感細菌所致各種感染,如膿腫、菌血癥、肺炎和心內膜炎等。其中青霉素為以下感染的首選藥物: 1.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蜂窩織炎和產褥熱等。 2.肺炎鏈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癥等。 3.不產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傷風、氣性壞疽等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鉤端螺旋體病。 8.回歸熱。 9.白喉。 10.青霉素與氨基糖苷類藥物聯(lián)合用于治療草綠色鏈球菌心內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療: 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2.放線菌病。 3.淋病。 4.奮森咽峽炎。 5.萊姆病。 6.多殺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熱。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擬桿菌以外的許多厭氧菌感染。風濕性心臟病或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口腔、牙科、胃腸道或泌尿生殖道手術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發(fā)生。 | 青霉素適用于敏感細菌所致各種感染,如膿腫、菌血癥、肺炎和心內膜炎等。其中青霉素為以下感染的首選藥物:1.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蜂窩織炎和產褥熱等。2.肺炎鏈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癥等。3.不產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4.炭疽。5.破傷風、氣性壞疽等梭狀芽孢桿菌感染。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7.鉤端螺旋體病。8.回歸熱。9.白喉。10.青霉素與氨基糖苷類藥物聯(lián)合用于治療草綠色鏈球菌心內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療: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2.放線菌病。3.淋病。4.奮森 | 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等。也可與其他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治療由敏感菌所致重癥感染如敗血癥、腹膜炎、骨髓炎等。 |
用法用量 | 青霉素由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 1 成人:肌內注射,一日80萬~200萬單位,分3~4次給藥;靜脈滴注:一日200萬~2000萬單位,分2~4次給藥。 2 小兒:肌內注射,按體重2.5萬單位/kg,每12小時給藥1次;靜脈滴注:每日按體重5萬~20萬/kg,分2~4次給藥。 3 新生兒(足月產):每次按體重5萬單位/kg,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出生第一周每12小時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時1次,嚴重感染每6小時1次。 4 早 |
青霉素由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 |
青霉素由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 1 .成人:肌內注射,一日 80 萬~ 200 萬單位,分 3 ~ 4 次給藥;靜脈滴注:一日 200 萬~ 2000 萬單位,分 2 ~ 4 次給藥。 2 .小兒:肌內注射,按體重 2.5 萬單位 /kg ,每 12 小時給藥 1 次;靜脈滴注:每日按體重 5 萬~ 20 萬 /kg ,分 2 ~ 4 次給藥。 3 .新生兒(足月產):每次按體重 5 萬單位 /kg ,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出生第一周每 12 小時 1 次,一周以上者每 8 小時 1 次,嚴重感染每 6 小時 1 次。 4 .早產兒:每次按體重 3 萬單位 /kg ,出生第一周每 12 小時 1 次, 2 ~ 4 周者每 8 小時 1 次;以后每 6 小時 1 次。 5 .腎功能減退者:輕、中度腎功能損害者使用常規(guī)劑量不需減量,嚴重腎功能損害者應延長給藥間隔或調整劑量。當內生肌酐清除率為 10 ~ 50ml/ 分時,給藥間期自 8 小時延長至 8 ~ 12 小時或給藥間期不變、劑量減少 25% ;內生肌酐清除率小于 10ml/ 分時,給藥間期延長至 12 ~ 18 小時或每次劑量減至正常劑量的 25% ~ 50% 而給藥間期不變。 6 .肌內注射時,每 50 萬單位青霉素鈉溶解于 1ml 滅菌注射用水,超過 50 萬單位則需加滅菌注射用水 2ml ,不應以氯化鈉注射液為溶劑;靜脈滴注時給藥速度不能超過每分鐘 50 萬單位,以免發(fā)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毒性反應。 |
靜脈滴注。先用滅菌注射用水適量溶解,再加至250~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中稀釋后靜脈滴注。 |
劑型 | 劑型_注射劑 | 注射劑 | 注射劑 | 劑型_注射劑 |
不良反應 | 1 過敏反應:青霉素過敏反應較常見,包括蕁麻疹等各類皮疹、白細胞減少、間質性腎炎、哮喘發(fā)作等和血清病型反應;過敏性休克偶見,一旦發(fā)生,必須就地搶救,予以保持氣道暢通、吸氧及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措施。 2 毒性反應:少見,但靜脈滴注大劑量本品或鞘內給藥時,可因腦脊液藥物濃度過高導致抽搐、肌肉陣攣、昏迷及嚴重精神癥狀等(青霉素腦病)。此種反應多見于嬰兒、老年人和腎功能不全患者。 3 赫氏反應和治療矛盾:用青霉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疾病時可由于病原體死 |
1 過敏反應:青霉素過敏反應較常見,包括蕁麻疹等各類皮疹、白細胞減少、間質性腎炎、哮喘發(fā)作等和血清病型反應;過敏性休克偶見,一旦發(fā)生,必須就地搶救,予以保持氣道暢通、吸氧及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治療措施。 2 毒性反應:少見,但靜脈滴注大劑量本品或鞘內給藥時,可因腦脊液藥物濃度過高導致抽搐、肌肉陣攣、昏迷及嚴重精神癥狀等(青霉素腦病)。此種反應多見于嬰兒、老年人和腎功能不全患者。 3 赫氏反應和治療矛盾:用青霉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疾病時可由于病原體死亡致癥狀加劇,稱為赫氏反應;治療矛盾也見于梅毒患者,系治療后梅毒病灶消失過快,而組織修補相對較慢或病灶部位纖維組織收縮,妨礙器官功能所致。 4 二重感染:可出現(xiàn)耐青霉素金葡菌、革蘭陰性桿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5.應用大劑量青霉素鈉可因攝入大量鈉鹽而導致心力衰竭。 |
1.過敏反應:青霉素過敏反應較常見,包括 |
1.主要為輕度胃腸道反應,如惡心、納差、中上腹不適、稀便或輕度腹瀉,一般不影響繼續(xù)用藥。 2.偶可發(fā)生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周圍血象紅細胞、血小板一過性降低、白細胞降低、血清氨基轉移酶一過性升高、頭暈、頭痛等反應。 3.注射部位靜脈炎。 4.極個別患者可能出現(xiàn)休克。 |
禁忌癥 | 有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或青霉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 | 有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或青霉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 | 有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或青霉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 | 對本品過敏患者禁用。 |
相關文章
更多>官方微信公眾號:39健康網
郵箱:ypk@mail.39.net
客服QQ:2308406323(不提供購買服務)
發(fā)郵件請備注修改藥品價格信息&媒體合作&市場合作
39AI全科醫(yī)生
疾病診斷 醫(yī)學咨詢
深度學習海量醫(yī)學知識和病例
網站簡介 | 媒體報道 | 網絡營銷 | 產品中心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手機瀏覽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編號:(粵)-經營性-2012-0002
根據(jù)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藥品通僅提供藥品基本查詢信息及購買信息展示服務,不提供藥品交易服務,藥品通相關藥品價格信息來自具備合法資質的網上藥店。
藥品通僅提供藥品信息展示服務,不提供任何藥品交易服務,價格信息均來自具備合法資質的網上藥店。藥品通所展示藥品信息僅供醫(yī)學藥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如藥品、產品信息與您實際購買的信息不同,請以實際購買信息為準。請仔細閱讀藥品、產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醫(yī)務人員指導下購買和使用,禁忌內容或者注意事項詳見說明書。
Copyright © 2000- 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39健康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