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仁介紹
- 【別名】
- 郁子(《醫(yī)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藥材學(xué)》)。
- 【漢語拼音】
- yu
- 【成份】
- 郁李種子含苦杏仁甙、脂肪油58.3~74.2%、揮發(fā)性有機酸、粗蛋白質(zhì)、纖維素、淀粉、油酸。又含皂甙0.96%及植物甾醇、維生素B1,莖皮含鞣質(zhì)6.3%、纖維素24.94%。葉含維生素C-7.30毫克%。
歐李果實含果糖5.2%。截形榆葉梅含氫氰酸,花含維生素C-125.7毫克%。
- 【加工采集】
-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取核,再去殼,取出種仁。
- 【藥材鑒別】
- 干燥的成熱種子,略呈長卵形,長5~7毫米,中部直徑3~5毫米。表面黃白色、黃棕色或深棕色,由基部向上,具縱向脈紋。頂端銳尖,基部鈍曲,中間有圓臍。種皮薄,易剝落,種仁兩瓣,白色,帶油性。氣微,味微苦。以顆粒飽滿、淡黃白色、整齊不碎、不出油、無核殼者為佳。
主產(chǎn)遼寧、河北、內(nèi)蒙古等地。
上述品種,商品習(xí)稱"小李仁"。另外,在甘肅、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遼寧等少數(shù)地區(qū),還產(chǎn)一種"大李仁",亦作郁李仁使用。大李仁為薔薇科植物山櫻桃(參見"山櫻桃"條)或截形榆葉梅干燥的成熟種子,外形較大,長徑6~10毫米,短徑5~7毫米,表面黃棕色,余與小李仁同。
- 【藥理作用】
- 1.瀉下作用 郁李仁所含的郁李仁甙對實驗有強烈瀉下作用。其瀉下作用機制類似番瀉甙,均屬大腸性瀉劑。但亦有證明,郁李仁水提取物及其脂肪油給小鼠灌胃有極顯著的促進小腸運動作用。郁李仁種子的50%水煎劑能明顯縮短燥結(jié)型便密模型小鼠排便時間,排便次數(shù)明顯增加。2.抗炎鎮(zhèn)痛作用 從郁李仁中提取的蛋白成分IR-A和IR-B靜脈給藥有抗炎和鎮(zhèn)痛作用。對角叉菜膠性足跖腫脹,IR-A的抑制作用ED/50為14.8mg/kg;IR-B為0.7mg/kg。此外,小鼠扭體法表明IR-A和IR-B在5mg/kg靜脈注射時都具有明顯鎮(zhèn)痛作用。IR-A和IR-B從郁李仁中提取的得率分別為3%和0.4%。
- 【炮制】
- 篩去泥屑,淘凈,揀凈雜質(zhì)和碎殼,曬干,用時搗碎。
《雷公炮炙論》:"凡采得(郁李仁),先湯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凈,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陰干,研如膏用。"
- 【功能主治】
- 潤燥,滑腸,下氣,利水。治大腸氣滯,燥澀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腫,四肢浮腫,腳氣。
①《本經(jīng)》:"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利小便水道。"
②《藥性論》:"治腸中結(jié)氣,關(guān)格不通。"
③《食療本草》:"破癖氣,下四肢水。"
④《日華子本草》:"通泄五臟,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膿,消宿食,下氣。"
⑤《珍珠囊》:"破血潤燥。"
⑥李杲:"專治大腸氣滯,燥澀不通。"
⑦《本草再新》:"行水下氣,破血消腫,通關(guān)節(jié),治眼長翳。"
- 【性味】
- 辛苦甘,平。
①《本經(jīng)》:"味酸,平。"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④《蜀本草》:"甘酸。"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 【宜忌】
- 陰虛液虧及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jīng)疏》:"津液不足者,慎勿輕用。"
②《得配本草》:"大便不實者禁用。"
- 【貯藏】
-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 【歸經(jīng)】
- 脾;肝;膽;大腸;小腸經(jīng)
- 【備注】
- (1)用于腸燥便秘。常配合火麻仁、瓜蔞仁同用。對水腫腹?jié)M、二便不利者,常用以配生苡仁、冬瓜皮等同用。
- 【植物形態(tài)】
- ①郁李(《本經(jīng)》),又名:英梅(《爾雅》),爵李(《本經(jīng)》),白橡(《說文》),雀李、車下李(《吳普本草》),山李、爵梅(《廣雅》),樣藜(《滇南本草》),千金藤(《醫(yī)學(xué)正傳》),秧李、穿心梅(《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側(cè)李。
落葉灌木,高1~1.5米。樹皮灰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條紋;幼枝黃棕色,光滑。葉互生;葉柄長2~3毫米,被短柔毛;托葉2枚,線形,呈篦狀分裂,早落;葉片通常為長卵形或卵圓形,罕為卵狀披針形,長5~6厘米,寬2.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具不整齊之重鋸齒,背面沿主脈具短柔毛。花先葉開放,2~3朵簇生;花梗長2~5毫米,有棱,散生白色短柔毛,基部為數(shù)枚茶褐色的鱗片包圍,鱗片長圓形,密被銹色絨毛,有細齒;花萼5,基部成淺萼筒,先端銳尖,邊緣疏生乳突狀鋸齒,網(wǎng)脈明顯;花瓣5,淺紅色或近白色,具淺褐色網(wǎng)紋,斜長圓形,邊緣疏生淺齒;雄蕊多數(shù),花藥圓形或略呈方形,花絲不等長;雌蕊1,子房長圓形,1室,花柱被柔毛。核果近圓球形,暗紅色。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長在向陽山坡、路旁或小灌木叢中。分布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等地。
本植物的根(郁李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②歐李(《異域錄》),又名:酸丁(《熱河志》),烏拉柰、歐梨。
落葉灌木,高1~1.5米。多分枝,小枝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約2毫米;葉片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淺細鋸齒,兩面均光滑,間或在葉背面沿主脈散生短柔毛。花與葉同時開放,單生或2朵并生;花梗長6~8毫米,光滑;花萼5;花瓣5,白色或稍近粉紅色,上具較深的同色網(wǎng)紋,長倒卵形至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花藥長圓形至寬線形,花絲不等長;雌蕊1,子房1室,花柱無毛。核果球形。成熟時鮮紅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長于向陽山坡上。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③長梗郁李
形態(tài)與郁李相似,主要不同點為花梗較長,長達1.5厘米以上。
分布黑龍江、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等地。
- 【臨床應(yīng)用】
- 用于治療大便秘結(jié)、水腫、尿少等癥。用量3~9克。孕婦慎用。
- 【藥用部位】
- 為薔薇科植物郁李、歐李或長梗郁李的種子。
- 【來自何書】
- 《本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