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芋介紹
- 【別名】
- 老芋(陶弘景),野芋艿、野芋頭(《綱目拾遺》),紅芋荷、野芋荷(《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
- 【漢語(yǔ)拼音】
- ye yu
- 【成份】
- 塊莖中含4個(gè)植物凝聚素(lectins),還含多糖(polysaccharide),包括:中性糖(neutral sugars),如半乳糖(galactose),甘露糖(mannose),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等,還有約40%的陰離子糖,如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甘露糖醛酸(mannuronic acid)等。從塊莖中還分得-20-二十四碳烯-1,18-二醇(tetracos-20-en-1,18-diol),25-甲基三十烷酮(25-methyltriacontone),10-二十八碳烯-1,12-二醇(octacos-10-en-1,12-diol),三十五碳-1,7-二烯-12醇(pentatriacone-1,7-dien-12-en-1,9,11-triol),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矢車(chē)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 【加工采集】
- 夏、秋季采挖,曬干。
- 【藥材鑒別】
- 塊莖卵圓形或橢圓形,長(zhǎng)2-5cm,直徑1-3cm,頂端殘留莖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略平滑,有環(huán)紋及點(diǎn)狀很痕。質(zhì)堅(jiān)硬,斷面白色粉質(zhì)。無(wú)臭味淡,麻辣刺舌。 以個(gè)大、質(zhì)堅(jiān)實(shí)、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 【藥理作用】
- 塊根可食;但因含草酸鈣,故刺激性強(qiáng),煮熟即無(wú)。據(jù)云以此作食品者,腎炎發(fā)病率高;莖能使甲狀腺腫大。某些亞種的野芋含皂素毒甙,有人報(bào)告從其中提出的酸性皂素毒甙0.1毫克注射于大鼠,可立即致死。死后解剖除有溶血現(xiàn)象外,腎上腺有明顯的郁血。各人對(duì)此毒甙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如食入量不大,不致中毒。
- 【功能主治】
- 治乳癰,腫毒,麻風(fēng),疥癬,跌打損傷,蜂螫傷。
①《本草拾遺》:"醋磨,敷蟲(chóng)瘡疥癬。"
②《綱目拾遺》;"葛祖遺方:合麻藥,治跌打損傷,痔瘺麻風(fēng),敷腫毒,止痛,治瘡癬,搗敷腫傷。"
③江西《草藥手冊(cè)》:"解毒,止痛,消腫。治內(nèi)外痔瘡,小兒脫肛。"
- 【性味】
- 辛,寒,有毒。
①《綱目》:"辛,冷,有大毒。"
②《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辛澀,寒,有毒。"
入心;肝經(jīng)
-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敷或磨汁涂。
- 【宜忌】
- 江西《草藥手冊(cè)》:"供外用,切勿內(nèi)服。"
- 【歸經(jīng)】
- 歸經(jīng)_肝經(jīng)
- 【植物形態(tài)】
- 野芋
多年生草本。根莖球狀,上生褐色的纖毛。葉基生,有肉質(zhì)長(zhǎng)柄;葉片大而厚,呈卵狀廣橢圓形,先端較尖,基部耳形,全緣,帶波狀。花單性,黃白色,成肉穗花序,雌花生于下部,外有佛焰苞。漿果橙紅色,內(nèi)有堅(jiān)硬的種子2顆。花期夏季。
生于林陰、溪邊等處。
本植物的葉(野芋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 【藥用部位】
- 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根莖。
- 【來(lái)自何書(shū)】
- 《本草經(jīng)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