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介紹
- 【別名】
- 馬蛇子、麻蛇子
- 【漢語拼音】
- Xi yi
- 【加工采集】
- 夏、秋季捕捉,捏死,以鐵絲穿頭,曬干或烘干。
- 【功能主治】
- 消癭散瘰。治淋巴結(jié)結(jié)核。
- 【性味】
- 咸,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1個。外用:研末調(diào)敷,適量。
- 【歸經(jīng)】
- 歸經(jīng)_肝經(jīng)
- 【備注】
- (1)同屬動物山麻蜥(華北麻蜥)Eremias brenchleyi Guenther與前種極相似,亦入藥。
- 【植物形態(tài)】
- 全長約13厘米。背面棕綠色,由前至后共有明顯的六排淺色圓形眼斑,成方格狀排列;腹面色淺,無斑。頭部三角形,吻長較眼耳間距短;鼻孔一對,周圍有鱗2片;下頦鱗四對。背部鱗細小。腹面鱗光滑,成橫形排列。四肢發(fā)達,各有5趾。尾長,其鱗片排成環(huán)狀。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氣管炎
以馬蛇子焙干存性,研粉裝膠囊內(nèi)服,每次0.6~0.9克,每日1次。臨床觀察488例,顯效75例(15.5%),好轉(zhuǎn)263例(59.5%),總有效率為75%。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對痰多患者療效較好,無痰病人療效不佳。因此,又對131例痰多患者進行了療效觀察,結(jié)果顯效34例(25.6%),好轉(zhuǎn)79例(60%),總有效率為85.6%。其后又發(fā)現(xiàn)對辨證屬于痰熱者療效不好,甚至可使病情加重。為此,又進一步選擇寒痰型和濕痰型患者40例進行觀察,結(jié)果顯效19例(47.5%),好轉(zhuǎn)14例(35%),總有效率為82.5%。副作用:部分病例有口干舌燥等反應(yīng)。根據(jù)藥物效果及其反應(yīng),作者認為,蜥蜴藥性似屬"溫"性;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痰液的分泌,因為患者服藥后不是使痰變稀容易咯出,而是痰量自覺減少,甚至完全消失。對咳、喘療效不明顯。
- 【藥用部位】
- 為蜥蝎科動物麗斑麻蜥的全體。
- 【來自何書】
- 《吉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