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韋介紹
- 【別名】
- 劍丹(《植物名實(shí)圖考》),七星草、骨牌草(《江蘇植藥志》),落星草(《浙江民間草藥》)。
- 【漢語拼音】
- wawei
- 【成份】
- 含脫皮甾酮(ecdysterone)。
- 【加工采集】
- 5~8月采收,洗凈,曬干。
- 【藥材鑒別】
- 干燥全草,常多株卷集成團(tuán)。根莖橫生,柱狀,外被須根及鱗片;葉線狀披針形,土黃色至綠色,皺縮卷曲,沿兩邊向背面反卷;孢子囊群10~20余個(gè),排列于葉背成2行。味淡弱,根莖味苦。以干燥、綠色、背有棕色孢子囊群者為佳。
主產(chǎn)江蘇、浙江等地。
- 【藥理作用】
- 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所含成分蛻皮甾酮對(duì)動(dòng)物有降低血糖及膽固醇的作用。
- 【功能主治】
- 利尿,止血。治淋病,痢疾,咳嗽吐血,牙疳。
①《唐本草》:"療淋。"
②《植物名實(shí)圖考》:"治跌打損傷,酒煎服。"
⑧《江蘇植藥志》:"有止血作用。"
④《浙江民間草藥》:"止咳嗽吐血。"
⑤《中國藥植圖鑒》:"治痢。"
⑥《廣西藥植名錄》:"利尿。治蛇傷。"
- 【性味】
- 《浙江民間草藥》:"性寒,味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 【宜忌】
- 凡中寒泄瀉者忌用。
- 【歸經(jīng)】
- 肺;小腸經(jīng)
- 【備注】
- (1)如下同屬植物與前種同等入藥:1、小瓦韋(黃瓦韋)Lepisorus macrosphaerus (Bak.)Ching var. asterolepis (Bak.)Ching;2、粵瓦韋(劍丹)Lepisorus obscure-venulosus (Hayata)Ching;3、烏蘇里瓦韋(金星草)Lepisorus ussuriensis (Regel et Maack)Ching。
- 【植物形態(tài)】
- 瓦韋
多年生草本,高不及20厘米。根莖稍粗壯,橫走,密被鱗片,下生須根;鱗片黑褐色乃至暗褐色,厚質(zhì),線狀鉆形,基部廣卵形。葉自根莖抽出;葉柄短;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1~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革質(zhì)而厚,上面深綠色,有小孔點(diǎn)散布,下面淡綠色,中肋隆起,支脈與細(xì)脈呈網(wǎng)孔狀,但隱沒于葉肉內(nèi)。孢子囊群生葉背的上半部,圓形而大,黃色,并列于中肋網(wǎng)側(cè),成2縱列,幼時(shí)有盾狀鱗片覆蓋。
生于樹皮、巖面、屋上。分布長江以南各地。
- 【藥用部位】
- 為水龍骨科植物瓦韋的全草。
- 【來自何書】
- 《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