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介紹
- 【別名】
- 留求子(《南方草木狀》),史君子(侯寧極《藥諾》),五梭子(《藥材資料匯編》),索子果(《南寧市藥物志》),冬均子、病柑子(《中藥材手冊》)。
- 【漢語拼音】
- shijunzi
- 【名稱英】
- Quisqualis Fructus
- 【成份】
- 種子含使君子酸鉀,并含脂肪油20~27%。油中含油酸48.2%、棕樹酸29.2%、硬脂酸9.1%、亞油酸9.0%、肉豆蔻酸4.5%、花生酸、甾醇。種子尚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戊聚糖、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生物堿如N-甲基煙酸內(nèi)鹽、脯氨酸等。果殼也含使君子酸鉀。花含矢車菊素單糖甙。
- 【加工采集】
- 9~10月間種子成熟,果皮變紫黑色時采摘,曬干或用微火烘干,即為使君子,一稱"殼君子"。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 【藥材鑒別】
- 干燥果實長卵形或橢圓形,具5條縱棱,兩端尖,形如棱狀,長2.5~4厘米,直徑1.5~2厘米。外殼黑褐色或紫黑色,平滑,微有光澤;質(zhì)堅硬,體輕,不易折斷。切斷面五角星形,棱角部皮較厚。內(nèi)藏種子一粒。種仁狹紡錘形,長1.8~2.6厘米,直徑0.6~1厘米。種皮灰白色,有黑灰斑塊,質(zhì)薄,易剝離而露出黃色的子葉,表面有多數(shù)縱皺紋。子葉2片,肥厚,邊緣不整齊,胚根不明顯。氣微香;炒熟后較顯著,味淡。以個大、顆粒飽滿、種仁色黃、味香甜而帶油性者為佳。
主產(chǎn)四川、廣東、廣西。此外,福建、江西、云南、貴州等地亦產(chǎn)。
- 【藥理作用】
- ①驅(qū)蟲作用
在體外試驗中,使君子對豬蛔、蚯蚓、螞蝗均有較強的驅(qū)除效能,并認(rèn)為早年報告使君子無驅(qū)蟲效力,乃因藥品過于陳舊之故。用豬蛔首部描記法,證明使君子仁的提取物,在體外確有麻痹豬蛔首部的作用。并證明其有效成分為水溶性,甲醇中亦溶之,石油醚不溶,氯仿及純乙醇似亦不溶。至于其驅(qū)蟲有效成分究是何物,尚有爭論。早期有人多方證明使君子對蚯蚓的作用可由其中所含之鉀鹽說明之,但鉀鹽對豬蛔并無作用,以蚯蚓作驅(qū)蟲試驗,實不可靠。曾從使君子中提取使君子酸鉀,認(rèn)為系驅(qū)蟲的有效成分,但遭到懷疑,因為一則僅在蚯蚓身上有效,二則使君子酸的鈉鹽即使對蚯蚓也并無作用。后來試驗使君子酸鉀在玻管中對整體豬蛔有抑制現(xiàn)象,但作用較弱。在臨床試驗中,亦證明使君子酸鉀的驅(qū)蛔能力與新鮮使君子仁的效力相近,而遜于山道年。亦有報告其中所含的吡啶與驅(qū)蟲作用有關(guān)。另報告使君子固定油與蓖麻油混合劑對動物與人排蟲率高,且無顯著副作用(如呃逆、嘔吐)。
②其他作用
使君子粉劑對自然感染的鼠蟯蟲病有一定的驅(qū)蟯作用。與百部粉劑合用,效力較單用時好,且對幼蟲亦稍有作用。水浸劑(1:3)在試管中對某些皮膚真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 【炮制】
- 使君子仁:除去外殼,取凈仁。炒使君子仁: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有香氣,取出,放涼。
- 【功能主治】
- 殺蟲,消積,健脾。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乳食停滯,腹脹,瀉痢。
①《開寶本草》:"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療瀉痢。"
②《綱目》:"健脾胃,除虛熱。治小兒百病瘡癬。"
- 【性味】
- 甘,溫。有毒。
①《開寶本草》:"味甘,溫,無毒。"
②《本草正》:"味甘,氣溫,有小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 【宜忌】
- 服藥時忌飲熱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暈,嘔吐等反應(yīng)。
①《綱目》:"忌飲熱茶,犯之即瀉。"
②《本草經(jīng)疏》:"忌食熱物。"
③《本草匯言》:"脾胃虛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則發(fā)呃。""茍無蟲積,服之必致?lián)p人。"
- 【貯藏】
-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霉,防蛀。
- 【副作用】
- 使君子毒性不大,粗制品(26.6g/kg)給犬口服,除產(chǎn)生嘔吐、呃逆外,并無其他中毒癥狀,其樹膠于0.83g/kg時亦產(chǎn)生同樣作用。水浸膏皮下注射于小鼠,數(shù)分鐘后,即呈抑制狀態(tài),呼吸緩慢不整,1-2小時后全身發(fā)生輕度驚厥,隨即呼吸停止。最小致死量約為20g/kg。使君子油50-100mg/10g給小鼠或家兔口服,未見中毒現(xiàn)象。毒性:粗制劑26.6g/kg或所含樹膠0.83g/kg灌胃,均可使狗產(chǎn)生呃逆、嘔吐及中樞抑制;小鼠皮下注射先呈抑制,繼而痙攣,最后因呼吸抑制致死,最小致死量為20g/kg。
- 【歸經(jīng)】
- 歸脾;胃經(jīng)
- 【備注】
- (1)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暈、精神不振、惡心,甚至嘔吐、腹瀉等反應(yīng)。與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
- 【植物形態(tài)】
- 使君子
藤狀灌木,嫩枝幼葉具黃色柔毛。葉對生,長圓形或長圓妝披針形,長4.5~15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呈心臟形,全緣,老葉下面,尤以葉脈及邊緣處存留柔毛;葉柄長5~15毫米,下部有關(guān)節(jié)。葉落后關(guān)節(jié)以下部分成為棘狀物;穗狀花序生于枝條的頂端,下垂,略有芳香;每花下具有苞片1枚,披針形或線形,脫落性;萼筒細(xì)管狀,伸出于子房上,長約6厘米,先端5裂齒,短三角形,有柔毛及腺毛;花瓣5,長圓形或倒卵形,長約1厘米,先端圓,基部寬楔形,與萼齒互生,蕾呈紫紅色,而被覆蓋的1/2部分呈白色,開放后漸轉(zhuǎn)紫紅色;雄蕊10,排成上下兩輪,花絲著于萼筒,上輪5枚外露;雌蕊1,子房下位,圓柱狀紡錘形,有5縱枝,具柔毛及腺毛,花柱細(xì)長,外露,下部與萼筒合生,柱頭短。果實橄欖狀,長2.5~4厘米,黑褐色或棕色,有5棱。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于平原灌木叢或路旁。分布福建、臺灣、廣西、江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及廣東海南島等地。
本植物的根(使君子根)、葉(使君子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 【臨床應(yīng)用】
- ①治療蛔蟲病
使君子用于驅(qū)蛔,近代作了較多觀察,但結(jié)果不盡一致。據(jù)數(shù)十例至數(shù)百例的報告,服藥后的排蟲率自30左右至86%不等,大便復(fù)查蟲卵陰轉(zhuǎn)率一般約在30~40%上下,但亦有低至15.4%的。有人認(rèn)為服藥后多數(shù)患者蛔蟲不能1次驅(qū)凈,有重復(fù)用藥的必要;但也有指出,反復(fù)用藥并無多大裨益。用法:使君子仁(生仁或炒至香脆)嚼碎吞服,或然干研末開水送服,亦可制成煎劑服用。每日1決于空腹時或食后2小時左右服下,或每日2~3次分服,或連服2~3日。部分病例服后曾加服瀉劑。劑量:有按每歲1粒服用的,有按每歲1克或每歲加1克(例如2歲為3克,3歲為4克,余類推)給藥的,有按每公斤體重0.5克計算為1日量的,亦有按年齡大小給服5~10克不等的。但似以1歲1克或1歲加1克,最高量不超過10或16克;及按年齡大小給服10克(12歲以下)或20克(13歲以上)者效果較好。療效高低與用法、劑量等有一定關(guān)系。煎劑效果不及原藥吞服高,但副作用則較小。1次頓服較分次服用效果為佳。連服2日或3日并不比單次服用的療效顯著。劑量與療效成一定的正比關(guān)系,用量小的(如1歲1粒)較用量大的(如1歲1克)療效為低,副作用也較小。加服瀉劑有謂可增加效力,但亦有認(rèn)為易引起嘔吐反應(yīng),無加用必要。副反應(yīng):最常見的為呃逆,其次為頭暈、頭痛、腹痛、腹瀉等。一般均較輕微,可自行消失。
②治療蟯蟲病
將使君子仁炒熟,于飯前半小時嚼食。小兒每日3~15粒,,成人15~30粒,分3次服。連服15天為一療程,隔1月再服一療程。服藥前后忌飲濃茶。一般經(jīng)1~2療程,癥狀即可消失。
③治療腸道滴蟲病
將使君子炒黃,成人嚼服,兒童研末服。劑量:1歲以內(nèi)每日1錢,1~2次分服,1~3歲每日服1.5錢,成人日服1次,每次5錢,連服3~5天為一療程;必要時隔3~5天后再服1~2個療程。觀察7例,其中成人3例,經(jīng)一療程治愈;嬰兒4例,經(jīng)2~3療程治愈。
- 【藥用部位】
- 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實。
- 【來自何書】
- 《開寶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