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葉介紹
- 【別名】
- 橘子葉
- 【漢語拼音】
- ju ye
- 【成份】
- 溫州蜜橘的葉中含維生素c151毫克%:另含多種碳水化物,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和纖維素等等,其含量在開花時較高,果實成熟時漸減少,采摘后又增多。
各種橘葉均含揮發(fā)油。
- 【加工采集】
- 全年可采,以12月至翌年2月間采者為佳,采后陰干或曬干。
- 【藥材鑒別】
- 干燥葉多卷縮,平展后呈菱狀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8厘米,寬2~4厘米,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光滑,對光可照見眾多的透明小腺點。質厚,硬而脆,易碎裂。氣香,味苦。
- 【功能主治】
- 疏肝,行氣,化痰,消腫毒。治脅痛,乳癰,肺癰,咳嗽,胸膈痞滿,疝氣。
①朱震亨:"導胸脯逆氣,行肝氣,消腫散毒,乳癰脅痛,用之行經。"
②《滇南本草》:"行氣消痰,降肝氣。治咳嗽,疝氣等癥。"
- 【性味】
- 苦辛,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苦辛。"
②《綱目》:"苦,平,無毒。"
歸肝經
朱震亨:"入足厥陰肝經氣分。"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2~5錢(鮮者2~4兩);或搗汁。
- 【歸經】
- 歸經_肝經
- 【植物形態(tài)】
- 橘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3-4m。枝細,多有刺。葉互生;葉柄長0.5-1.5cm,有窄翼,頂端有關節(jié);葉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llcm,寬1.5-4cm,先端漸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或為波狀,具不明顯的鈍鋸齒,有半透明油點。花單生或數(shù)朵叢生于枝端或葉腋;花萼杯狀,5裂;花瓣5,白色或帶淡紅色,開時向上反卷;雄蕊15-30,長短不一,花絲常3-5個連合成組;雌蕊1,子房圓形,柱頭頭狀。柑果近圓形或扁圓形,橫徑4-7cm,果皮薄而寬,容易剝離,囊瓣7-12,汁胞柔軟多汁。種子卵圓形,白色,一端尖,數(shù)粒至數(shù)十粒或無。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 【藥用部位】
- 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葉。植物詳"橘"條。
- 【來自何書】
- 《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