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草介紹
- 【別名】
- 茴心草,茴薪草,鐵腳一把傘,巖谷傘
- 【漢語拼音】
- hui xin cao
- 【加工采集】
全年可采,鮮用或陰干。
-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本品多干縮。莖長2-3.5cm,紅褐色。莖下部葉鱗片狀,貼生,膜質(zhì);頂葉簇生呈薔薇花狀,長倒卵形,長5-8mm,寬2-3mm,邊緣上部有鋸齒,下部全緣,內(nèi)卷。蒴柄細,長3-5cm,孢蒴紅黃色,下垂。氣微,味淡微苦。
- 【功能主治】
安神鎮(zhèn)靜。治心臟病心慌、心悸,神經(jīng)衰弱。
①《云南中草藥選》:"鎮(zhèn)靜,壯陽。"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安神鎮(zhèn)靜。治心慌、心悸。心臟病。"
- 【性味】
辛、苦,平。
《云南中草藥選》:"淡微苦,平。"
-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
- 【備注】
- (1)暖地大葉蘚主要含揮發(fā)油和氨基酸等,可增加動物冠脈流量,臨床對降血壓和心絞痛有效。
- 【植物形態(tài)】
紅大葉蘚
多年生苔蘚植物;根莖橫走,長5~8厘米,暗紅褐色,有多數(shù)毛狀根;莖直立,紅褐色,高2~3.5厘米。莖下部的葉較小,膜質(zhì),呈鱗片狀貼生;莖頂?shù)娜~較大,多數(shù)簇生如花苞狀,葉片長倒卵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邊緣下部全緣,內(nèi)卷,上部有鋸齒,葉中肋單一。蒴柄細,長3~5厘米。孢蒴圓柱狀長卵形,長7~8毫米,紅黃色,下垂。孢子期夏、秋。
生于潮濕林地、溝邊陰濕土坡,或濕潤的巖石上及石縫中。分布云南等地。
- 【藥用部位】
為真蘚科植物紅大葉蘚的全草。
- 【來自何書】
《云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