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介紹
- 【別名】
- 棉芪,綿芪,綿黃芪,棉黃芪,黃蓍,黃耆,箭芪,箭黃芪,內(nèi)蒙古黃芪,王孫,戴芪,戴糝,戴椹,獨椹,蜀脂,百本,百藥棉,百藥綿,土山爆張根,獨根,二人抬,大有芪,蒙芪,元芪,紅藍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莢黃芪,東北黃芪,內(nèi)蒙黃芪,沖正芪,武川芪,炮臺芪,渾源芪。
- 【漢語拼音】
- huáng qí
- 【名稱英】
- Astmgali Radix。
- 【成份】
主要含有皂苷、黃酮等。皂苷主要成分為黃芪皂苷Ⅰ、Ⅱ,膜莢黃芪另含膜莢黃芪皂苷A、B,蒙古黃芪另含黃芪皂苷Ⅳ、大豆皂苷Ⅰ;黃酮中主要成分為芒柄花黃素和毛蕊異黃酮等。尚含氨基酸、甜菜堿等;蒙古黃芪還含黃芪多糖Ⅰ、Ⅱ、Ⅲ等。
- 【加工采集】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須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曬干。
黃芪生長兩年后,在秋季地上莖葉枯黃時,割去莖桿,從大田一頭挖溝1至2尺,順溝采挖,切勿挖斷主根和傷皮,根挖出后稍涼曬一下,去凈泥土,修去蘆頭及須根,放日光下曬七八成干時,捆成小捆再曬至全干,放通風處貯存,即成全藥。
- 【藥材鑒別】
1、膜莢黃芪 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主根深長,棒狀,稍帶木質,淺棕黃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6~13對,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卵圓形,先端鈍尖,截形或具短尖頭,全緣,下面被白色長柔毛;托葉披針形或三角形。總狀花序腋生,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鐘形,萼齒5;花冠蝶形,淡黃色;雄蕊10,2體(9+1);子房被疏柔毛。莢果膜質膨脹.半卵圓形,先端尖刺狀,被黑色短毛,種子5—6枚,腎形,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2、蒙百黃芪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2~18對;小葉片廣橢圓形或橢圓形,下面被柔毛;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鐘狀,密被短柔毛,具5萼齒;花冠黃色,旗瓣長圓狀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長爪;雄蕊10,二體;子房有長柄。莢果膜質,半卵圓形,無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向陽草地及山坡。
區(qū)別:蒙古黃芪形態(tài)極似上種,主要區(qū)別為小葉較多,12—18對,較小,小葉片通常為橢圓形。子房及莢果均光滑無毛。
- 【藥理作用】
黃芪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古代寫作黃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釋其名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它來源于豆科植物黃芪或內(nèi)蒙黃芪的干燥根。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jīng),為補氣要藥。臨床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藥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于固表、托瘡、利水等;蜜炙黃芪多用于補中益氣;炒黃芪多用于益氣健脾。
中醫(yī)認為,黃芪能補一身之氣,兼有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利水消腫,安胎益血的作用。對于貧血、浮腫、體虛多汗、胎動不安、子宮脫垂、氣血兩虧、陰虛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療效。單取黃芪泡水飲用,可治身體困倦,無力,氣短。胡適先生中年以后,漸感疲憊不堪,力不從心,便常用黃芪泡水代茶飲用。特別是在講課之前,總要先呷幾口黃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如洪鐘,滔滔不絕。
古人不僅善用黃芪治療疾病,而且善用黃芪補益身體。黃芪不僅是醫(yī)療中的常用中藥,而且也是經(jīng)濟實惠的滋補品和調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調味、去腥。民間常用黃芪煨大棗,黃芪燉母雞,黃芪煮黑豆,則更是美味佳肴,補益上品。其營養(yǎng)豐富,既補身體,又別有風味,為產(chǎn)婦、老弱、病后體虛者的上好補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煥發(fā),體質增強,榮顏潤膚,延年益壽。
需要明確的是,雖然黃芪是一味很好的強壯補益藥,一般無明顯的不良反應。但它是一種溫補性藥物,補氣升陽,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發(fā)熱、胸腹?jié)M悶等癥者,不宜服用黃芪;如患有肺結核病的人,有發(fā)熱、口干唇燥、咯血等癥狀者,不宜單獨服用黃芪;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證,均不宜服用黃芪。此外,有研究表明黃芪可使染色體畸變率和細胞微核率明顯增高,故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
- 【炮制】
- 蜜黃芪:將黃芪片加煉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拌勻稍悶,放鍋內(nèi)炒至黃色并不粘手時,取出晾涼(每100斤用煉熟的蜂蜜25斤)。
- 【功能主治】
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
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
- 【性味】
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jīng)。
-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劑量30~60g。益氣補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 【宜忌】
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 【歸經(jīng)】
- 歸經(jīng)_肺經(jīng)
- 【備注】
- 1、同屬植物中下列數(shù)種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區(qū)也作黃芪入藥。 (1)黑毛果黃芪(白芪)Astragalus tongolensis Ulbr.,分布于甘肅、青海和四川等省。其根甘肅稱白大芪、馬芪,青海稱土黃芪,亦作黃芪入藥。 (2)金翼黃芪Astragalus chrysopterus Bunge,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等省。其根河北稱小黃芪,甘肅南部作小白芪入藥。 (3)多花黃芪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分布于甘肅南部,四川西部及西藏地區(qū)。其根四川作川綿芪或白綿芪入藥。 (4)茂汶黃芪Astragalus maowenensis Hsiao,mss.產(chǎn)四川茂汶縣。 (5)云南黃芪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在西藏部分地區(qū)以根作黃芪入藥。 (6)梭果黃芪Astragalus ernestii Comb.,其根具有膜莢黃芪的利尿降壓作用,但強度較弱。四川理塘有以代黃芪用者。 2、同科巖黃芪屬(Hedysarum)的多種植物,商品稱為紅芪,有時作黃芪入藥。 3、個別地區(qū)過去常有將豆科苜蓿屬植物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安徽),草木樨屬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東北),白香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山西),錦雞兒屬植物錦雞兒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華東),棘豆屬植物藍花棘豆Oxytropis caerulea (Pall.) DC.(河北、山西),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青海),野扁豆屬植物毛野扁豆Dunbaria villosa Makino(河南)和錦葵科錦葵屬植物圓葉錦葵Malva rotundifolia L.(江蘇),蜀葵屬植物藥蜀葵Althaea officinalis L.(新疆)等的根稱“土黃芪”或直接混稱“黃芪”的,應注意鑒別,不要誤作黃芪使用。
-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2~18對;小葉片廣橢圓形或橢圓形,下面被柔毛;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鐘狀,密被短柔毛,具5萼齒;花冠黃色,旗瓣長圓狀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長爪;雄蕊10,二體;子房有長柄。莢果膜質,半卵圓形,無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 【臨床應用】
1.高血壓病: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防己黃芪湯是《金匱要略》方,經(jīng)驗用量為:黃芪30克、白術12克、防己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紅棗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克,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澤瀉20克,胸痛頭暈者,加川芎10克、丹參12克。
2.缺血性心臟病:黃芪每日50克,水煎分3次服。治療92例缺血性心臟病,并分別與心痛定和丹參片作對照,結果表明,黃芪組有較好的療效。不僅心絞痛等癥狀明顯緩解,而且能改善心電圖、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標。
3.急性腎小球腎炎:北芪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1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黃芪50克,沸水沖泡30分鐘當茶飲,1日l劑,30日為1個療程,治療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5.銀屑病:黃芪3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療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9.36%。
6.糖尿病:消渴多汗,常一味取效。對糖尿病伴有浮腫、面色黃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潰瘍或深部血栓者,則用生黃芪60克,配合葛根30克,懷牛膝30克、石斛30克、赤芍30克、丹參20克等。
7.慢性鼻炎:常用玉屏風散:黃芪15克、白術12克、防風10克。主治氣虛自汗,容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花粉癥、哮喘、老人感冒等經(jīng)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紅棗10粒。
8.骨質疏松:骨質疏松、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可見關節(jié)疼痛、麻木自汗等癥者,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組成: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藥15克、生姜3片、紅棗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當年范文虎治療醫(yī)家沈某之媳病肢體酸麻,曾服桂枝湯加味治療未效,范氏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2劑即效。桂枝湯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僅甘草、黃芪之差異,一味藥的區(qū)別,效果大不一樣(見《魏長春臨證經(jīng)驗集》)。
- 【藥用部位】
為豆科植物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或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的乾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