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皮介紹
- 【別名】
- 苓皮(《四川中藥志》)。
- 【漢語拼音】
- fulingpi
- 【加工采集】
-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外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
- 【藥材鑒別】
- 茯苓皮多為長條狀,大小不一,外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疣狀突起,內部白色或灰棕色。體軟質松,具有彈性。
- 【功能主治】
- 利水,消腫。治水腫膚脹。
①《綱目》:"主水腫膚脹,開水道,開腠理。"
②《醫(yī)林纂要》:"行皮膚之水。"
- 【性味】
- 甘淡,平。
《四川中藥志》:"性平,味甘淡,無毒。"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5錢。
- 【歸經】
- 腎;膀胱經
- 【植物形態(tài)】
- 菌核球形、卵形、橢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長10-30cm或者更長,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皺褶的皮殼,深褐色,新鮮時軟干 后變硬;內部白色或淡粉紅色,粉粒狀。子實體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質,老后或干后變?yōu)闇\褐色。菌管密長2-3mm管壁薄,管口圓形、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徑0.5-1.5cm,口緣裂為齒狀。孢子長方形至近圓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生境分布:生于松樹根上。資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 【藥用部位】
- 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植物形態(tài)詳"茯苓"條。
- 【來自何書】
- 《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