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介紹
- 【別名】
- 嗽藥,百條根,野天門冬,百奶,九叢根,九蟲根,一窩虎,九十九條根,山百根,牛虱鬼
- 【漢語拼音】
- bai bu
- 【名稱英】
- Stemonae Radix。
- 【成份】
- 塊根含多種生物堿。
蔓生百部:根含百部堿。百部定堿、異百部定堿、原百部堿、百部寧堿、華百部堿等。
直立百部:根含百部堿、原百部堿、百部定堿、異百部定堿、對葉百部堿、霍多林堿、直立百部堿。
對葉百部:根含百部堿、對葉百部堿、異對葉百部堿、斯替寧堿、次對葉百部堿、氧化對葉百部堿。尚含糖2.32%,脂類O.84%,蛋白質(zhì)9.25%,灰分12.1%,以及乙酸、甲酸、蘋果酸、琥珀酸、草酸等。
- 【加工采集】
- 春季新芽出土前及秋季苗將枯萎時挖取,洗凈泥土,除去須根,置沸水中浸燙后,取出曬干。
- 【藥材鑒別】
- ①蔓生百部和直立百部的塊根略呈紡錘形,平直或略彎曲,兩端細,長約4-18厘米,直徑約1厘米。表面黃白色至土黃色,極皺縮,具不規(guī)則的深縱溝及縱皺。質(zhì)硬,易折斷。斷面微帶角質(zhì),淡黃白色至暗棕色,中心柱多扁縮。氣微,味先甜而后苦。以粗壯、肥潤、堅實、色白者為佳。
主產(chǎn)于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及湖北、四川部分地區(qū)亦產(chǎn)。
②對葉百部的根較粗大,長約12~25厘米,直徑約1~2厘米,縱皺較淺。質(zhì)較堅硬。折斷面微呈角質(zhì)狀,中心柱白色。以肥壯、色黃白者為佳。
主產(chǎn)湖北、廣西、云南、四川等地;此外,廣東、安徽、湖南部分地區(qū)及貴州、福建、臺灣等地亦產(chǎn)。
云南、四川少數(shù)地區(qū),有用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的塊根作百部用,名"土百部",詳"土百部"條;廣西有以石刁柏的塊根作百部用,名"小百部",詳"小百部"條。
- 【藥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時百部(品種未鑒定)煎劑及對葉百部酒精浸液對多種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鏈球菌、腦膜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與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以及霍亂弧菌、人型結(jié)核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蔓生百部水浸液在體外對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報道對真菌并無抗菌作用的。百部(品種不明)能延長培養(yǎng)新城病毒的雞胚的壽命至36小時。②殺蟲作用
蔓生百部與其他種百部(品種未鑒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對蚊蠅幼蟲、頭虱、衣虱以及臭蟲等皆有殺滅作用。高濃度百部(品種不明)在體外且能殺死鼠蟯蟲。③其他作用
用1%碘液1~1。5毫升注入貓的右肋膜腔使產(chǎn)生肋膜炎以引起咳嗽,灌服百部(品種未鑒定)煎劑0.6~0.9克/公斤,并無鎮(zhèn)咳作用。從百部屬植物中分離出的百部寧堿能引起印防己毒素樣驚厥。
- 【炮制】
- 百部:揀凈雜質(zhì),除去須根,洗凈,潤透后切段,曬干。蜜百部:取百部段,用煉蜜(百部段100斤用蜜12斤8兩)加入適量開水烊化,拌勻,稍悶,俟蜜水吸收,置鍋內(nèi)文火炒至微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
《雷公炮炙論》:"凡使百部,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效十條,于檐下懸令風(fēng)吹,待土干后,卻用酒浸一宿,濾出,焙干,細銼用。"
- 【功能主治】
- 溫潤肺氣,止咳,殺蟲。治風(fēng)寒咳嗽,百日咳,肺結(jié)核,老年咳喘,蛔蟲、蟯蟲病,皮膚疥癬、濕疹。
(1)潤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如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及肺結(jié)核等。配麻黃、杏仁治小兒風(fēng)寒咳喘;配紫菀、貝母、寒水石治小兒肺熱咳嗽。(2)滅虱殺蟲:用于頭虱、體虱。濃煎灌腸治蟯蟲。
①《抱樸子》:"治咳及殺蟲。"
②《別錄》:"主咳嗽上氣。"
③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亦主去虱。又主暴嗽。"
④《藥性論》:"治肺家熱,上氣,咳嗽,主潤益肺。"
⑤《本草拾遺》:"火炙浸酒空腹飲,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⑥《日華子本草》:"治疳蛔及傳尸骨蒸勞,殺蛔蟲,寸白、蟯蟲。"
⑦《滇南本草》:"潤肺,治肺熱咳嗽:消痰定喘,止虛癆咳嗽,殺蟲。"
⑧《中國藥植志》:"與豬蹄煮服,可以治風(fēng)濕癥。"
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百日咳,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皮炎,濕疹,蕁麻疹,腳癬,阿米巴痢疾。"
- 【性味】
甘苦,微溫。
①《別錄》:"微溫。"
②陶弘景:"似天門冬而苦強,亦有小毒。"
③《藥性論》:"味甘,無毒。"
④《日華子本草》:"味苦,無毒。"
入肺經(jīng)。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新編》:"入肺經(jīng),亦入脾、胃。"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 【宜忌】
- 《得配本草》:"熱嗽,水虧火炎者禁用。"
- 【副作用】
- 1.百部堿服用過多可減低呼吸中樞興奮性,繼而導(dǎo)致呼吸中樞麻痹。體外試驗表明,百部醇浸劑在1:100-1:1600濃度時對H37RV人型結(jié)核抑菌有抑制作用,在1:80濃度10分鐘內(nèi)可將其殺死。2.此外,百部煎劑對多種細菌及皮膚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并能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力。對已感染的小鼠也有治療作用。4.用雞胚培養(yǎng)的新城病毒試驗,表明百部能延長雞胚壽命36小時。置鼠曉蟲于50%百部藥液內(nèi),經(jīng)11小時已有少數(shù)死亡,20小時全部死亡。
- 【歸經(jīng)】
- 歸經(jīng)_肺經(jīng)
- 【備注】
- 云南、四川少數(shù)地區(qū),有用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的塊根作百部用,名"土百部",詳"土百部"條;廣西有以石刁柏的塊根作百部用,名"小百部",詳"小百部"條。
- 【植物形態(tài)】
- ①蔓生百部,又名:百部草(啪樸子》),婆婦草(《日華子本草》),蔓草百部。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體平滑無毛。根肉質(zhì),通常作紡錘形,數(shù)個至數(shù)十個簇生。莖上部蔓狀,具縱紋。葉通常4片輪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全緣或帶微波狀,基部圓形或近于截形,偶為淺心形,中脈5~9條;葉柄線形,長1.5~2.5厘米。花梗絲狀,長1.5~2.5厘米,其基部貼生于葉片中脈上,每梗通常單生1花;花被4片,淡綠色,卵狀披針形至卵形;雄蕊4,紫色,花絲短,花藥內(nèi)向,線形,頂端有一線形附屬體;子房卵形,甚小,無花柱。蒴果廣卵形而扁;內(nèi)有長橢圓形的種子數(shù)粒。花期5月。果期7月。
生長于陽坡灌木林下或竹林下。分布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陜西等地。
②直立百部
多年生草本,高30~60屋米。莖直立,不分枝,有縱紋。葉常3~4片輪生,偶為5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5.5厘米,寬1.8~3.8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葉脈通常5條,中間3條特別明顯;有短柄或幾無柄。花腋生,多數(shù)生于近莖下部呈鱗片狀的苞腋間;花梗細長,直立或斜向上。花期3~4月。
生長于山地林下或竹林下。分布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③對葉百部
多年生攀援草本,高達5米。塊根肉質(zhì),紡錘形或圓柱形,長15~30厘米。莖上部纏繞。葉通常對生;廣卵形,長8~30厘米,寬2.5~10厘米,基部淺心形,全緣或微波狀,葉脈7~11條;葉柄長4~6厘米。花腋生;花下具1披針形的小苞片;花被4片,披針形,黃綠色,有紫色脈紋。蒴果倒卵形而扁.花期5~6月。
生長于向陽的灌木林下。分布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此外,尚有同屬植物細花百部(海南)、狹葉百部(云南麗江),亦同等入藥。
- 【臨床應(yīng)用】
- ①治療百日咳
用百部250克制成糖漿800毫升,小兒每次3~5毫升,4小時1次;或每次用百部糖漿10~15毫升,每日3次,連服1周。亦可將百部曬干研粉,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1歲以下每次3~10丸,2~4歲20~30丸,5~8歲40~50丸。據(jù)百余例的觀察,有效率在85%以上,對痙咳期效果特別顯著。一般用藥2~4日即可見效,治愈時間最快3天左右,最慢15~19天。有合并癥者須加用其它藥物。百部糖漿亦可作預(yù)防用藥。另有報道以百部配合其它中藥組成復(fù)方應(yīng)用。
②治療肺結(jié)核
百部曬干研粉,以童雌雞(未產(chǎn)卵的)加水煨汁,調(diào)和為丸(每斤百部粉約需凈雞1斤煨成雞汁12兩)。每次3錢,早晚各服1次,20~30天為一療程,視病情需要可以繼續(xù)再服。此方用于慢性發(fā)作的肺結(jié)核效果較好,對長期應(yīng)用西藥抗癆藥物效果不顯的病例,有時療效尤為顯著。據(jù)153例的觀察,多數(shù)服藥一、二療程后癥狀改善,食欲增進,體重增加;X線復(fù)查也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對于病情發(fā)展迅速、癥狀急劇或血沉增速至第一小時末40毫米以上者,此藥難以控制,不宜應(yīng)用。服藥后除個別病例有咽干現(xiàn)象外,尚未發(fā)現(xiàn)其它不良反應(yīng)。
③治療慢性氣管炎
以百部為主(每劑6~8錢),配伍甘草、紫菀、白果、黃芩、麻黃等,組成幾個不同方劑,治療老年性慢性氣管炎100例,經(jīng)1年的隨訪觀察,總有效率為75%,其中初步治愈率為25%,顯效率為9%,好轉(zhuǎn)率為41%。服藥后1~2天即覺咳嗽減輕,連服10天之內(nèi)可出現(xiàn)最高效果。男性及喘息型患者效果較差。少數(shù)病例服藥后有口干、腹痛、眼瞼浮腫等輕微反應(yīng),不影響治療。此外,有用百部配伍等量麻黃、杏仁,以蜂蜜制成丸劑(每丸2錢),早晚各服2丸,10天為一療程。于夏季觀察181例,經(jīng)1~2療程后,有效率達88.3%(臨床治愈率23.1%,顯效率21%,好轉(zhuǎn)率44.2%)。一般在5~10天即見明顯療效。
④治療蟯蟲病
小兒每次用百部1兩,加水濃煎成30毫升(成人用量加倍),于夜間11時左右作保留灌腸,10~12天為一療程。通過133例觀察,治愈者占62%。如輔以使君子粉和大黃浸泡液內(nèi)服,則療效?顯著提高。或用20%百部煎液每次30毫升灌腸,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多數(shù)病例在一療程內(nèi)即獲治愈。另報告52例,系用百部5兩,配合苦楝皮2兩、烏梅3錢,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次用20~30毫升于臨睡前作保留灌腸,結(jié)果有51例治愈。為了使用方便,以后改為百部5錢,苦楝皮1兩,鶴虱5錢,研粉混合裝入膠囊,于臨睡前取1粒插入肛門內(nèi),連用7~10天。
⑤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用百部2兩,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沖洗陰道,而后用雄黃粉均勻地噴入陰道皺襞。每日1次,5日為一療程。觀察60例,多數(shù)為一個療程,少數(shù)經(jīng)過2~3個療程治愈。平均用藥3~5日,陰道分泌物顯著減少,外陰部瘙癢等自覺癥狀消失。少數(shù)病例復(fù)發(fā)(多于月經(jīng)后或流產(chǎn)后),再次治療仍可獲愈。遠期效果尚待觀察。
⑥治療癬癥
用百部20克,浸入50%酒精100毫升中48小時,過濾后再加酒精至100毫升,患處洗凈后即以棉簽蘸藥液涂擦。輕癥約3~4天即可見效。
此外,用百部制成試劑作百部白霧反應(yīng)試驗,診斷血吸蟲病,據(jù)1091例血吸蟲病患者觀察,陽性率占96.72%。
- 【藥用部位】
- 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qū)θ~百部等的塊根。
- 【來自何書】
- 《本草經(jīng)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