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膠香介紹
- 【別名】
- 楓香脂(《唐本草》),楓脂(《通典》),白膠(《儒門事親》),蕓香(《本草原始》),膠香(《國藥的藥理學(xué)》)。
- 【漢語拼音】
- baijiaoxiang
- 【成份】
- 樹脂的揮發(fā)油成分中,桂皮酸類約占6.4%,萜類約占84.4%,其他成分9.2%。
- 【加工采集】
- 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于7~8月間鑿開樹皮,從樹根起每隔15~20厘米交錯鑿開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間采收流出的樹脂。曬干或自然干燥。防止混入泥砂等物。
- 【藥材鑒別】
- 干燥樹脂為大小不一的橢圓形或球形顆粒,亦有呈塊狀或厚片狀者。表面淡黃色,半透明。質(zhì)松脆,易碎。斷面有玻璃光澤。氣清香,燃燒時(shí)更烈。以質(zhì)脆、無雜質(zhì)、火燃香氣濃厚者佳。
產(chǎn)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 【炮制】
- 《綱目》:"凡用(白膠香),以蠢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數(shù)十次,曬干用。"
- 【功能主治】
- 活血,涼血,解毒,止痛。治癰疽,瘡疥,癮疹,瘰疬,金瘡,齒痛,吐血,衄血。
①《唐本草》:"主癮疹風(fēng)癢浮腫,齒痛。"
②《綱目》:"治一切癰疽瘡疥,金瘡,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燒過揩牙,無牙疾。"
③《本草求原》:"治中風(fēng),腰痛,行痹,痿厥,腳氣。"
- 【性味】
- ①《唐本草》:"味辛苦,平,無毒。"
②《醫(yī)林纂要》:"苦咸辛,平。"
- 【用法用量】
- 外用:研末撒、調(diào)敷或制膏攤貼。內(nèi)服:入丸、散,1~2錢。
- 【宜忌】
- 《得配本草》:"內(nèi)服多不宜。"
- 【歸經(jīng)】
-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肝二經(jīng)。" ②《得配本草》:"入脾、肺二經(jīng)。"
- 【植物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路路通"條。
生境分布:產(chǎn)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 【藥用部位】
- 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植物形態(tài)詳"路路通"條。
- 【來自何書】
- 《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