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介紹
- 【別名】
- 靈眼,佛指甲,佛指柑
- 【漢語拼音】
- bai guo
- 【名稱英】
- Ginkgo Semen。
- 【成份】
- 種子含少量氰甙、赤霉素和動力精樣物質(zhì)。內(nèi)胚乳中還分離出兩種核糖核酸酶。一般組成為:蛋白質(zhì)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鈣10毫克、磷218毫克、鐵1毫克%,胡蘿卜素320微克、核黃素50微克%,以及多種氨基酸。
外種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門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
花粉含多種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門冬素、蛋白質(zhì)、檸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達鮮重的4%。
- 【加工采集】
- 10~11月采收成熟果實,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使肉質(zhì)外種皮腐爛(亦可搗去外種皮),洗凈,曬干。
- 【藥材鑒別】
一、性狀鑒別:干燥的種子呈倒卵形或橢圓形,略扁,長徑1.5~2.5厘米,短徑1~1.8厘米。外殼(種皮)白色、灰白色至淡棕黃色,平滑,堅硬,邊緣有2條棱線盤繞,頂端漸尖,基部有1~2個圓點狀種柄痕。殼內(nèi)有長而扁圓形的種仁,剝落時一端有淡棕色的薄膜。種仁淡黃色或黃綠色,內(nèi)部白色,粉質(zhì)。中心有空隙。靠近頂端有子葉2枚或更多。氣微,味甘、微苦澀。以外殼白色、種仁飽滿、里面色白者佳。
二、顯微鑒別:白果粉末:淺黃棕色。
1.淀粉粒單粒長圓形、圓形、卵圓形或類三角形,長5-18μm,點狀、裂縫狀、飛鳥狀或三叉狀,大粒可見層紋。
2.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教個、十數(shù)個成群,類圓形、長圓形、類長方形、貝殼形或不規(guī)則形,有的具突起,長61-322μm,直徑27- 125μm,壁厚,紋孔及孔溝清晰,可見層紋,有的胞睦含有黃棕色或紅棕色物。
3.內(nèi)種皮薄壁細胞淺黃棕色或紅棕色,類方形、長方形或多角形。
4.胚乳薄壁細胞無色,類圓形或長圓形,內(nèi)充滿淀粉粒。
5.具緣紋孔管胞多破碎,直徑33-72μm,末端漸尖或鈍圓。
- 【藥理作用】
1.白果各部分,特別是白果酸,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體外對多種細菌及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過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現(xiàn)腹痛、吐瀉、發(fā)熱、發(fā)紺以及昏迷、抽搐,嚴重者可呼吸麻痹而死亡。
2.本品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對多種革蘭氏陰性及陽性菌和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祛痰和微弱的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有抗衰老作用,銀杏甲素有抗過敏作用。
- 【炮制】
- 生用搗碎。
- 【功能主治】
- 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淋病,小便頻數(shù)。
①《三元延壽書》:"生食解酒。"
②《滇南本草》:"大瘡不出頭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與核桃搗爛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濁、冷淋;搗爛敷太陽穴,止頭風眼疼,又敷無名腫毒。"
③《品匯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頻數(shù)。"
④《醫(yī)學入門》:"清肺胃濁氣,化痰定喘,止咳。"
⑤《綱目》:"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搗)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皺及疥癬疳匿、陰虱。"
⑥《本草再新》:"補氣養(yǎng)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
⑦《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⑧《現(xiàn)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人帶下。果肉搗碎作貼布劑,有發(fā)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結核。"
⑨《山東中藥》:"治遺精,遺尿。"
- 【性味】
甘苦澀,平,有毒。
①《飲膳正要》:"味甘苦,無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
③《綱目》:"甘苦,平,澀。""熟食小苦微甘,性溫,有小毒。"
入肺、腎經(jīng)。①《綱目》:"入肺經(jīng)。"
②《本草匯言》:"入手太陰、大陽經(jīng)。"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jīng)。"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錢;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 【宜忌】
- 有實邪者忌服。
①《日用本草》:"多食壅氣動風。小兒多食昏霍,發(fā)驚引疳。同鰻鱺魚食患軟風。"
②《綱目》:"多食令人臚脹。"
- 【貯藏】
- 置通風干燥處
- 【副作用】
- 有謂白果仁中提得一種中性結晶成分,對小白鼠有致驚厥作用,后來實驗未能證實含有此種物質(zhì),對動物大量飼以白果,亦未獲得任何特殊的中毒現(xiàn)象。有謂外種皮中含有引起皮炎的銀杏毒(Ginkgotoxin),與斑蝥素類似。非洲人榨果汁后,往往引起皮膚刺激癥狀如脫皮、觸痛,口服產(chǎn)生強烈胃腸道刺激。給小鼠飼以大量白果粉或每日給豚鼠灌胃白果肉粗提物酸性成分150-200mg/kg,共60天,又出現(xiàn)食欲不振、體重減輕,不等程度的肝損害、腎小球腎炎,甚至死亡。白果酸有溶血作用,白果仁所含的中性成分,小鼠皮下注射6mg/kg又引起驚厥和死亡。
- 【歸經(jīng)】
- 歸經(jīng)_肺經(jīng)
- 【備注】
- (1)服用過量中毒,可出現(xiàn)發(fā)燒、嘔吐、腹瀉、驚厥、抽搐、肢體強直、皮膚青紫、瞳孔散大、脈弱而亂,甚者昏迷不醒。解救方法:可洗胃,導瀉,服雞蛋清,活性炭,并對癥處理:如皮膚青紫可給氧氣或人工呼吸;出現(xiàn)抽搐可給鎮(zhèn)靜劑,遇有昏迷可吸入氨水,注射興奮劑。
- 【植物形態(tài)】
- 銀杏,又名:鴨腳(《宛陵集》),公孫樹(《汝南圃史》),鴨掌樹。
落葉喬木,高可達40米。樹干直立,樹皮灰色。枝有長短兩種,葉在短枝上簇生,在長枝上互生。葉片扇形,長4~8厘米,寬5~10厘米,先端中間2淺裂,基部楔形,葉脈平行,叉形分歧;葉柄長2.5~7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個生于短枝上的葉腋內(nèi),有多數(shù)雄蕊,花藥2室,生于短柄的頂端;雌花每2~3個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長柄,柄端兩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只有1個胚珠發(fā)育成熟。種子核果狀,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3厘米,淡黃色,被白粉狀蠟質(zhì);外種皮肉質(zhì),有臭氣;內(nèi)種皮灰白色,骨質(zhì),兩側有棱邊;胚乳豐富,子葉2。花期4~5月。果期7~10月。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白果根)、樹皮(白果樹皮)、葉(白果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 【臨床應用】
一、.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淋病,小便頻數(shù)。
1.斂肺平喘,減少痰量:適用于咳喘氣逆,痰多之癥,無論偏寒,偏熱均可。
2.收澀止帶,除濕:用治白濁帶下。無論下元虛衰,白帶清稀,或濕熱下注、帶下黃濁者,隨癥配伍,均可使用。
3.祛痰定喘:用于治療喘咳痰多,能消痰定喘。
4.收斂除濕:可治療赤白帶下,小便白濁,小便頻數(shù)、遺尿。
二、治療肺結核
對改善癥狀有一些作用。服藥后部分病人的發(fā)熱、盜汗、咳嗽、氣喘、咳血、食欲不振等,可見不同程度的好轉(zhuǎn)。用法:在中秋節(jié)前夕,將半青帶黃的銀杏(選取外表絲毫無損的大顆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隨即浸入生菜油內(nèi),浸滿100天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兒酌減),飯前服,視病情連服1~3個月。
- 【藥用部位】
- 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
- 【來自何書】
- 《日用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