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介紹
- 【別名】
- 巴戟(《本草圖經(jīng)》),雞腸風(fēng)(《中藥志》),兔子腸(《中藥材手冊》)。
- 【漢語拼音】
- bajitian
- 【名稱英】
- 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
- 【成份】
根含蒽醌、黃酮類化合物。
- 【加工采集】
冬、春季采挖,洗凈泥土,除去須根,曬至6~7成干,用木糙輕輕捶扁,曬干;或先蒸過,曬至半干后,捶扁,曬干。
- 【藥材鑒別】
干燥的根呈彎曲扁圓柱形或圓柱形,長度不等,直徑約1~2厘米。表面灰黃色。有粗而不深的縱皺紋及深陷的橫紋,甚至皮部斷裂而露出木部,形成長約1~3厘米的節(jié),形如雞腸,故土名"雞腸風(fēng)"。折斷面不平,橫切面多裂紋;皮部呈鮮明的淡紫色,木郎黃棕色,皮部寬度為木部的兩倍。氣無,味甜而略澀。以條大、肥壯、連珠狀、肉厚、色紫者為佳。條細瘦、肉薄、色灰者質(zhì)次。
主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 【藥理作用】
- 1.增加體重及抗疲勞作用:選用體重16-18g,雄性昆明種小白鼠,按體重配對分為4組,空白組每日用蒸餾水20ml/kg灌胃,給藥組灌胃巴戟天水煎劑20ml/kg,連續(xù)給藥ll天,實驗前各組加服藥1次。游泳試驗每次放入5只小鼠,實驗前稱重并按實際重量的5%負(fù)重。結(jié)果表明,巴戟天能顯著增加小鼠體重,延長持續(xù)游泳時間。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用未成年小白鼠,按ACTH生物活性檢定法試驗,共享藥4天,結(jié)果表明,巴戟天溫浸劑65g/(kg.d),80g/(kg.d)口服及巴戟天50%乙醇提取物60g/(kg.d)口服,能使小鼠胸腺萎縮(P值分別為P<0.05,p<0.001,p<0.001),巴戟天溫浸劑10g/(kg.d)腹腔注射,胸腺萎縮亦非常顯著(P<0.001)。按喬智勝報道的方法,取出生2l天的昆明種小白鼠,雌雄兼用,按體重配對分血,陽性對照組每日每鼠以0.2%(g/ml)的維生素B4溶液0.6ml灌胃,用藥組分別給予巴戟天水煎劑,連續(xù)用藥10天,最后1次給藥后24小時稱取體重,尾尖取血,計數(shù)白細胞數(shù),并處死動物,分取胸腺稱重,結(jié)果亦證明巴戟天具有抑制小鼠胸腺萎縮及增加其血中白細胞數(shù)的功能。3.對附性器官的影響:巴戟天粗提取物給大鼠或小鼠口服連續(xù)14-15天,沒有同化作用(以體重、提肛肌或海綿球肌的重量或小鼠腎臟重量增加作為指標(biāo)),也未表現(xiàn)有雄性素樣作用(以精囊重量增加作為指標(biāo))。4.皮質(zhì)酮分泌促進作用:使用體重約35g的ICR雄性小鼠,按Diamondstone方法測定血中皮質(zhì)酮量,口服給予巴戟天水提取物(1g/kg),結(jié)果糖皮質(zhì)激素酶標(biāo)記酶肝AIP活性顯著上升,腹腔注射亦呈現(xiàn)較多的TAT(酪氨酸轉(zhuǎn)氨酶)活性,表明巴戟天提取物具有增加血中皮質(zhì)酮含量的作用,其活性可能是由于下垂體一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受到刺激作用所致。5.降壓作用:同屬植物Morinda lucida的提取物對麻醉貓有顯著降壓作用,對不麻醉大鼠也有降壓作用,但維持時間短,并有一些安定與利尿作用。6.抗炎作用:溫浸液50、60g/kg灌胃或10g/kg腹腔注射,對大鼠塑料環(huán)肉芽腫有抑制作用;溫浸液25、50g/Kg灌胃,不能延長去腎上腺幼年大鼠的存活時間;溫浸液350mg/kg灌胃,無增加去腎上腺饑餓小鼠肝糖原累積量的作用,表明巴戟天可能具有腎上腎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
- 【炮制】
巴戟天:揀去雜質(zhì),用熱水泡透后,趁熱抽去木心,切段,曬干。炙巴戟:取甘草,搗碎,置鍋內(nèi)加水煎湯,撈去甘草渣,加入揀凈的巴戟天,煮至松軟能抽出木心時(此時余湯不宜多),取出,趁熱抽去木心,曬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兩)鹽巴戟:取揀凈的巴戟天,用鹽水拌勻,入籠蒸透,抽去木心,曬干。(每巴戟天100斤,用鹽2斤,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雷公炮炙論》:"凡使巴戟天,須用枸杞子湯浸一宿,待稍軟漉出,卻用酒浸一伏時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黃,去菊花,布拭令干用。"
- 【功能主治】
補腎陽,壯筋骨,祛風(fēng)濕。治陽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宮虛冷,風(fēng)寒濕痹,腰膝酸痛。
①《本經(jīng)》:"主大風(fēng)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
②《別錄》:"療頭面游風(fēng),小腹及陰中相引痛,下氣,補五勞,益精。"
③《藥性論》:"治男子夢交泄精,強陰,除頭面中風(fēng),主下氣,大風(fēng)血癩。"
④《日華子本草》:"安五臟,定心氣,除一切風(fēng)。療水腫。"
⑤《綱目》:"治腳氣,去風(fēng)疾,補血海。"
⑥《本草求原》:"化痰,治嗽喘,眩暈,泄瀉,食少。"
⑦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腎壯陽,強筋骨,祛風(fēng)濕。治腎虛腰腳無力,痿痹癱瘓,風(fēng)濕骨痛,神經(jīng)衰弱,陽萎遺精,早泄,失眠;婦女不育。"
- 【性味】
辛甘,溫。
①《本經(jīng)》:"味辛,微溫。"
②《別錄》:"甘,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苦。"
-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熬湯,1.5~3錢;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 【宜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覆盆子為之使。惡朝生、雷丸、丹參。"
②《本草經(jīng)疏》:"凡病相火熾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煩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
③《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 【貯藏】
-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霉,防蛀。
- 【副作用】
- 巴戟天水煎液用藥濃度250g/kg體重時,未見動物死亡,對大腸桿菌SOS應(yīng)答系統(tǒng)無明顯影響,提示巴戟天可能無誘變或致誘變的遺傳作用。
-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 【植物形態(tài)】
巴戟天,又名:三蔓草(《唐本草》),不雕草(《日華子本草》),雞眼藤、黑藤鉆、糠藤、三角藤。
纏繞或攀緣藤本。根莖肉質(zhì)肥厚,圓柱形,支根多少呈念珠狀,鮮時外皮白色,干時暗褐色。有蜿蜒狀條紋,斷面呈紫紅色。莖圓柱狀,有縱條棱,小枝幼時有褐色粗毛,老時毛脫落后表面粗糙。葉對生,長橢圓形,長3~13厘米,寬1.5~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全緣,下面沿中脈上被短粗毛,葉緣常有稀疏的短睫毛;葉柄有褐色粗毛;托葉鞘狀。花序頭狀,花2~10朵,生于小枝頂端,罕為腋生;花萼倒圓錐狀,長3~4毫米,先端有不規(guī)則的齒裂或近平截;花冠肉質(zhì)白色,花冠管的喉部收縮,內(nèi)面密生短毛,通常4深裂;雄蕊4枚,花絲極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2深裂。漿果近球形,直徑5~9毫米,成熟后紅色,頂端有宿存的筒狀萼管。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野生于山谷、溪邊或山林下,亦有栽培。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 【臨床應(yīng)用】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用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冷痛,風(fēng)濕痹痛,筋骨痿軟。
- 【藥用部位】
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 【來自何書】
《本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