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介紹
- 【別名】
- 山豆根,小黃連。
- 【漢語拼音】
- shandougen
- 【名稱英】
-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 【成份】
- 廣豆根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臭豆鹼、甲基金雀花鹼;又含染料木素及另一酚性物。山豆根含蝙蝠葛堿。
- 【加工采集】
- 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莖,均為野生。
- 【藥材鑒別】
- 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疙瘩頭)。上方有莖痕,下方著生數(shù)條根,根為長圓柱形,略彎曲,有的有分歧,長短不等。直徑4~15毫米。表面棕色或棕黑色。有明顯縱皺紋及橫長突起皮孔。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淡棕色,中心木部淡黃色。無髓。氣微弱,味極苦,有豆腥氣。以根條粗壯,外皮棕褐色。無須根者為佳。
- 【藥理作用】
- 1.山豆根的提取物、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對小鼠移植肉瘤----180的小鼠,有延緩其死亡的效果。對大鼠的實體型和腹水型吉田肉癌以及對腹水肝癌的大鼠有明顯的延緩其死亡的作用,平均60%的大鼠沒有死亡而能治愈,在治愈的大鼠血清中發(fā)現(xiàn)有抗腫瘤性抗體的存在。 2.山豆根美藍試管法(2克生藥/毫升)對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用。 3.對網狀內皮系統(tǒng)功能有興奮作用,在顯微鏡下;吞噬碳的吞噬細胞比對照組高。 4.抗?jié)冏饔茫粏雅家种莆敢悍置谧饔茫瑢τ趯嶒炐詽儯ㄓ拈T結扎潰瘍、應激性潰瘍、醋酸潰瘍)的大鼠,口服給藥對潰瘍組織有明顯的修復作用。 5.抑菌試驗;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絮狀表皮癬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
- 【炮制】
- 除去殘莖及雜質,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
- 【性味】
- 味苦;性寒
- 【用法用量】
- 3~9g。
- 【宜忌】
- 1、廣豆根成分: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臭豆鹼,甲基金雀花鹼等多種生物鹼及B-固甾醇,酚性成分,異黃酮。
- 【貯藏】
- 置干燥處。
- 【歸經】
- 歸肺、胃經。
- 【備注】
- 1.在山西、陜西、甘肅、江蘇、河南和湖北等省區(qū)使用的一種山豆根,原植物為豆科木藍屬植物。其中有多花木藍l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華東木藍l.fortunei Craib及宜昌木藍l.ichangensis Craib、蘇木藍l.carlesii Craib、陜甘木藍l.pota-ninii Craib、花木藍l.kirilowii Maxim.等,均細小灌木或灌木。單數(shù)羽狀復葉。總狀花序腋生,喲偶花常在30朵以上,花多帶紅紫色。莢果細長,條狀,平直或微彎,莢節(jié)不緊縮。藥材性狀,根頭部分呈不規(guī)則塊狀,上部常具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著生3~5條根。根為長圓柱形,有時分枝,略彎曲,長約5~15~25厘米,直徑約2~7毫米,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偶有橫裂。質堅硬,味苦。 2.山豆根異物同名甚多,除上述者外,江西部分地區(qū)以豆科胡枝子屬植物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 Turcz.的根為山豆根,云南有以豆科的大麻藥(鐮葉山扁豆)Dolichos falcatus Klein和云南也紅豆Vigna vexillata(L)Ben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的根為山豆根;湖南和福建過去常以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的根為山豆根;廣東和廣西部分地區(qū)以梧桐科山芝麻屬植物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的根為山豆根;云南以毛茛科鐵破鑼Beesia calthaefolia(Maxim.)Ulbr.的根狀莖為滇豆根;廣東還有以大戟科巴豆屬植物雞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Ceisel.的根為山豆根的,均應注意鑒別。 3.北京根的葉中含多種生物堿;阿克吐明(acu-tumine,C[XB]19[/XB]H[XB]24[/XB]ClNO[XB]6[/XB])、阿克吐米定(acutumidine,C[XB]18[/XB]H[XB]22[/XB]ClNO[XB]6[/XB])、阿克吐明寧(acutuminine,C[XB]19[/XB]H[XB]24[/XB]ClNO[XB]3[/XB])、青藤堿、二青藤堿(acutuminine)、千金藤林堿(stepharine)。
- 【植物形態(tài)】
- 直立或披散的常綠灌木。莖多分枝,小枝密被灰色短柔毛,有條狀棱。葉為奇數(shù)羽狀復葉,有小葉11~17片,小葉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1片小葉較大,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密被灰棕色短柔毛。花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被灰色長柔毛;萼鐘狀,頂端5齒裂,被毛;花冠黃白色,蝶形;雄蕊10枚,連合成單體雄蕊;子房具短柄,有胚珠多個,密生柔毛;花柱彎曲。莢果串珠狀,內有3~5粒種子。
- 【臨床應用】
- 用量3~6克,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涂患處。用治火毒蘊結、咽喉腫痛;外治諸熱腫、毒蟲咬傷。
- 【藥用部位】
- 本品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莖。
秋季采挖,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 【來自何書】
- 《開寶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