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介紹
- 【別名】
- 京三棱。
- 【漢語拼音】
- sanleng
- 【名稱英】
- Sparganii Rhizoma。
- 【成份】
- 小黑三棱含揮發(fā)油0.05%。
- 【加工采集】
- 秋、冬二季均可采收,挖取塊莖后,去掉莖葉及須根,洗凈,削去外皮,曬干。
- 【藥材鑒別】
- 干燥塊莖呈圓錐形:扁卵圓形,上圓下尖,長2.5~5厘米,直徑1.5~3.5厘米。表面黃白色或灰黃色,細膩或粗糙不平,有刀削痕跡,并有密集的點狀須根痕,略呈橫向環(huán)狀排列,兩側(cè)面有突起,凹凸不平。質(zhì)堅實,極難折斷。切斷面平坦,黃白色或灰白色,向內(nèi)色較深,中間有多數(shù)不明顯的維管束小點。氣微弱,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以個勻、體重、質(zhì)堅實、去凈外皮、表面黃白色者為佳。
主產(chǎn)江蘇、河南、山東、訌西。遼寧、安徽、浙江、四川、湖北等地亦產(chǎn)。
此外,尚有莎草科植物荊三棱的塊莖,在東北及內(nèi)蒙古、陜西、新疆、江蘇等地亦作三棱使用,商品習稱"黑三棱"(《開寶本草》記載的黑三棱即此),或稱"帶皮三棱"。荊三棱為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根莖橫走,先端具球狀塊莖。莖銳三棱形。葉扁平,線形,長20~30厘米,寬5~10毫米,基部呈鞘狀抱莖。長側(cè)枝聚傘花序有3~8輻射枝;每輻射枝有1~3(~4)小穗;小穗長圓形,長1~2厘米,寬6~8(~10)毫米;鱗片膜質(zhì),長約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先端有芒,芒長2~3毫米;剛毛6;雄蕊3,雌蕊1,柱頭3。小堅果三棱形。藥材呈近圓球形或倒圓錐形,長約3~4厘米,直徑約2~3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紅棕色,有皺紋,須根痕較少;去皮者外形與上述品種相似;質(zhì)輕而堅,橫切面平坦,黃色,有散在的維管束;氣微,味淡。
- 【藥理作用】
- 三棱水提物可使凝血酶對纖維蛋白的凝聚時間顯著延長;有抗體外血栓形成的作用;水煎劑對離體兔子宮平滑肌呈興奮作用;抗腫瘤;對心臟有降低心肌細胞耗氧量、減少冠脈阻力、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氧耐受力等作用。有一定毒性。
- 【炮制】
- 切片,醋制。
- 【功能主治】
-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治癥瘕積聚,氣血凝滯,心腹疼痛,脅下脹疼,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瘡腫堅硬。
①《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脈不調(diào),心腹痛,落胎,消惡血,補勞,通月經(jīng),治氣脹,消撲損瘀血,產(chǎn)后腹痛、血運并宿血不下。"
②《開寶本草》:"主老癖癥瘕結(jié)塊。"
③《醫(yī)學啟源》:"主心膈痛,飲食不消,破氣。"
④王好古:"通肝經(jīng)積血。治瘡腫堅硬。"
- 【性味】
- 苦辛,平。
①《本草拾遺》:"甘平,溫。"
②《日華子本草》:"味甘澀,涼。"
③《開寶本草》:"味苦,平,無毒。"
④《本草衍義補遺》:"辛苦。"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 【宜忌】
- 氣虛體弱,血枯經(jīng)閉及孕婦忌服。
①《醫(yī)學啟源》:"破氣損真,氣虛人不用。"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⑧《得配本草》:"素有血癥者禁用。"
- 【貯藏】
-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 【副作用】
- 本品水煎劑(4g生藥/ml)ig給藥,NIH小鼠10只,劑量480g生藥/kg,連續(xù)7日,ig后活動減少,靜臥不動,d2恢復正常,未見死亡;ig給藥,觀察7d,LD50為233.3±9.9g生藥/kg。死亡前出現(xiàn)短暫的抽搐、驚跳、呼吸抑制而死亡。
- 【歸經(jīng)】
- 歸肝、脾經(jīng)。
- 【備注】
- 同屬植物的塊莖作三棱入藥的還有: ①細葉黑三棱:Sparganium stenophyllum Maxim.其特點在于根狀莖短不橫走,葉窄條形,寬2~3毫米,花穗無梗。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及河北等省。 ②小黑三棱:Sparganium simplex Huds.特征為葉寬條形,扁平,寬5~8毫米,最下部花穗有梗。分部同前種。
- 【植物形態(tài)】
- ①黑三棱(《救荒本草》),又名:肄草(《字林》),三棱草(《千金翼方》)。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下生粗而短的塊莖。莖直立,圓柱形,光滑,高50~100厘米。葉叢生,2列;葉片線形,長60~95厘米,寬約2厘米,葉背具1條縱棱,先端鈍尖,基部抱莖。花莖由葉叢抽出,單一,有時分枝;花單性,集成頭狀花序,有葉狀苞片;雄花序位于雌花序的上部,直徑約10毫米,通常2~10個;雌花序直徑12毫米以上,通常1~3個;雄花花被3~4,倒披針形;雄蕊3;雌花有雌,蕊1,罕為2,子房紡錘形,柱頭長3~4毫米,絲狀。果呈核果狀,倒卵狀圓錐形,長6~10毫米,徑4~8毫米,先端有銳尖頭,花被宿存。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池沼或水溝等處。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陜西、甘肅、寧夏等地。
②小黑三棱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生多數(shù)塊莖。莖高40~60厘米,葉片寬線形,長45~55厘米;寬6~8毫米。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之上,無柄,通常5~7個,具葉狀苞片;雌花序3~6個;雄花花藥線形,花絲線狀;雌花子房倒卵形,花柱宿存,略呈鉤狀。果呈核果狀;紡錘形,熟時黑褐色。
生于池沼及水溝等處。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地。
③細葉黑三棱
形態(tài)特點為根莖短,塊莖較小;葉片狹線形,長45~70厘米,寬3~4毫米。
生于沼澤、水溝等處;分布東北、河北等地.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4.5~9克,治療癥瘕痞塊、瘀血經(jīng)閉、食積脹痛。注意:月經(jīng)過多者及孕婦忌用。治慢性肝炎:三棱、莪術(shù)、當歸各9克,赤芍12克,丹參25克,白茅根30克,青皮9克,煎水服。
- 【藥用部位】
- 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或小黑三棱、細葉黑三棱的塊莖。
- 【來自何書】
- 《本草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