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木皮介紹
- 【別名】
- 楸白皮(《千金方》)。
- 【漢語拼音】
- qiumupi
- 【成份】
- 花含揮發(fā)油。
- 【加工采集】
- 為紫葳科植物楸的樹皮及根皮的韌皮部。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talpa bungei C、A、Mey.[C. syringifolia Bunge]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用,鮮用或曬干。
- 【功能主治】
- 治癰腫瘡瘍,痔瘺,吐逆,咳嗽。
①《本草拾遺》:"主吐逆,殺三蟲及皮膚蟲;煎膏粘敷惡瘡疽瘺,癰腫,疳,野雞病;除膿血,生肌膚,長筋骨。"
②《海藥本草》:"主消食,澀腸下氣及上氣咳嗽。"
- 【性味】
- 《本草拾遺》:"苦,小寒,無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3錢。外用:搗敷或熬膏涂。
- 【歸經(jīng)】
- 肺;大腸經(jīng)
- 【植物形態(tài)】
- 楸(《本草拾遺》),又名:金絲楸、梓桐。
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干聳直,枝直向上。單葉,對生葉片三角狀廣卵形以至廣卵狀橢圓形,長6~16厘米,寬6~12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截形以至闊楔形,全緣,有時近基部有5~6對尖齒,兩面無毛;葉柄長2~8厘米,有時具柔毛。總狀花序,呈傘房狀,有花3~12朵;萼片先端有尖裂;花冠白色,鐘狀,2唇形,長約4厘米,上唇具2枚較小裂片,下唇具3枚較大裂片,內(nèi)有紫斑點;雄蕊4,2強;子房上位,花柱1,柱頭2裂。蒴果細長,長25~50厘米,寬約5毫米。種子狹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2毫米,兩端簇生一列長白柔毛。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于肥沃的山地。分布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江蘇、浙江、云南、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葉(楸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 【藥用部位】
- 為紫葳科植物楸的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
- 【來自何書】
- 《本草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