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介紹
- 【別名】
- 白麻、青麻、野棉花、葉生毛、磨盤單、車輪草、點圓子單、饅頭姆、孔麻、磨仔盾、毛盾草、野火麻、野芝麻、紫青、綠箐、野苘、野麻、鬼饅頭草、金盤銀盞。
- 【漢語拼音】
- qingma
- 【成份】
- 地上部分含蕓香甙0.2%。
- 【加工采集】
- 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 [A.avicennae Gaertn.]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鮮用呀曬干。
- 【功能主治】
- ①《福建民間草藥》:"葉:治癰疽腫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解毒,祛風。治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關(guān)節(jié)酸痛。"
- 【性味】
- 《上海常用中草藥》:"全草:苦,平。"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3~1兩。外用:搗敷。
-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 【植物形態(tài)】
- 苘麻,又名:白麻(《綱目》),青麻、野苧麻、八角烏、孔麻。
一年生草本,高1~2米,栽培的可達3~4米。莖直立,具軟毛。葉互生,圓心形,直徑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齒,兩面密生柔毛;葉柄長8~18厘米。花單生于葉腋;花梗長0.8~2.5厘米,粗壯;花萼綠色,下部呈管狀,上部5裂,裂片圓卵形,先端尖銳;花瓣5;黃色,較萼稍長,瓣上具明顯脈紋;雄蕊簡甚短;心皮15~20,長1~1.5厘米,頂端平截,輪狀排列,密被軟毛,各心皮有擴展、被毛的長芒2枚。蒴果成熟后裂開;種子腎形、褐色,具微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常見于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或栽培。分布全國各地。
本植物的根(苘麻根),種子(苘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 【藥用部位】
- 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葉。
- 【來自何書】
- 《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