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介紹
- 【別名】
- 羌青、護羌使者(《本經(jīng)》),胡王使者(《吳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風使者(《國藥的藥理學》),黑藥(《青海藥材》)。
- 【漢語拼音】
- qiang huo
- 【名稱英】
- 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
- 【成份】
寬葉羌活含揮發(fā)油等
- 【加工采集】
舂、秋挖取根及根莖,去凈莖葉細根、泥土,曬干或烘干。
- 【藥材鑒別】
羌活藥材因藥用部分和形態(tài)不同而有蠶羌、竹節(jié)羌、大頭羌、條羌等數(shù)種。
①蠶羌:又名:螺絲羌。為干燥的根莖部,形態(tài)似蠶。呈圓柱狀或略彎曲,長約4~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頂端有莖葉殘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數(shù)緊密而隆起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上密生疣狀突起的須根痕。質輕松易折斷,斷面不齊,有明顯的菊花紋和多數(shù)裂隙,皮部棕紅色;木質部淡黃色,中央有黃白色髓,均有朱砂點(油管)。具特殊香氣,味微苦而麻。
②竹節(jié)羌:根莖的環(huán)節(jié)較稀,如竹節(jié)狀,似蠶羌而略大。
③大頭羌:根莖的環(huán)節(jié)特別膨大,呈不規(guī)則團塊狀,大小不等,頂端具多數(shù)殘留莖基,余皆與蠶羌相同。
④條羌: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圓柱形或分枝,長3~17厘米,直徑約0.7~1.7厘米,頂端偶可見有根莖,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及疣狀突起的須根痕,上端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環(huán)節(jié),質疏松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有菊花紋,朱砂點不明顯,中央無髓。氣味較淡薄。
以上均以條粗壯、有隆起曲折環(huán)紋、斷面質緊密、朱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一般認為蠶羌的品質最優(yōu),竹節(jié)羌次之,大頭羌最次。
主產(chǎn)于四川(稱川羌活)、甘肅、青海(稱西羌活)。此外,陜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產(chǎn)。
- 【藥理作用】
1.解熱、抗炎作用:。
1.1.對酵母致熱性大鼠體溫的影響:大鼠皮下注射l5%酵母混懸液10ml/kg致熱后2.5h,然后分別以羌活揮發(fā)油1.328ml/kg灌胃和0.133ml/kg灌胃給藥,給藥后不同時間測大鼠體溫。結果與對照比較兩種不同途徑和不同劑量的揮發(fā)油均能使大鼠體溫明顯降低,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
1.2.對小鼠二甲苯耳水腫的影響:小鼠分別灌胃羌活揮發(fā)油1.328、0.664、0.332、0.221ml/kg,給藥后右耳滴二甲苯0.03ml/只,計算左右耳片重量差(mg)。結果與對照組(12.5±6.01)比較,分別為:6.6±4.40、7.2±3.16、7.0±4.21、15.9±5.28。前3個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明能顯著抑制二甲苯耳水腫。
1.3.對角叉菜膠足腫脹的影響:大鼠口服1.328、0.664ml/kg或腹腔注射0.133、0.066ml/kg對大鼠角叉菜(1%0.1ml)足腫脹有抑制作用。與對照組比較口服1.328ml/kg組在注射角叉菜膠后3或4小時P<0.05,口服0.664ml/kg組24小時時P<0.001,腹腔注射0.133ml/kg組24小時,P<0.05。
1.4.對大鼠右旋糖酐足腫脹的影響:大鼠口服羌活揮發(fā)油1.328、0.664、0.332ml/kg,給藥后30分鐘于大鼠后足跖腱膜下注射1.2%右旋糖酐0.1ml/只。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僅1.328ml/kg組,在3、5、6小時時的抑制作用有顯著差異P<0.05。
2.鎮(zhèn)痛作用:小鼠口服l.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i/kg羌活揮發(fā)油連續(xù)3天,對腹腔注射0.5%醋酸溶液0.2ml/kgl0分鐘的扭體次數(shù)有明顯的減少。與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作用,P值均為<0.001。對小鼠熱刺激痛閾值亦能明顯延長,表明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
3.對2,4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遲發(fā)超敏反應的影響:小鼠灌胃羌活揮發(fā)油1.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l/kg,連續(xù)10天,對DNCB所致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與對照組比較腫脹度分別為:2.3±1.96、1.2±0.76、1.1±0.85。
4.抗心律失常作用:羌活水溶部分給予雄性小鼠分別以1.5、3、6、10、12g/kg,對尾靜脈注射烏頭堿0.06mg/kg所致的心律失常有顯著的對抗作用,與對照組比較3和6g/kg組的P值為<0.01,10g/kg組P<0.001;劑量加至12g/kg時,其作用反而有所下降P<0.05。大鼠口服10g/kg羌活水溶部分,對靜脈注射0.04mg/kg的烏頭堿誘發(fā)的心律失常出現(xiàn)時間的推遲有極顯著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01,心律失常持續(xù)時間也有極顯著的縮短,P<0.001。家兔口服羌活水溶部分5g/kg可顯著縮短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續(xù)時間。羌活于粉灰化后給予小鼠,對烏頭堿誘發(fā)的心律失常的出現(xiàn)時間和持續(xù)時間均無明顯作用。寬葉羌活水提物給予小鼠口服l0g/kg,不能延長心律失常的潛伏期和縮短持續(xù)時間。口服20g/kg劑量時,只能縮短小鼠心律失常的持續(xù)時間P<0.01。羌活水提物20g/kg口服給予大鼠,可顯著延長由氯化鈣誘發(fā)的室顫發(fā)生時間,P<0.01。
5.對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的影響:羌活揮發(fā)油口服給于大鼠,然后以尾靜脈注射給予腦垂體后葉素0.75u/kg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結果:6%羌活揮發(fā)油0.6g/kg組和3%羌活揮發(fā)油0.3g/kg組均有對抗心肌缺血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值分別為<0.01和<0.05。用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觀察羌活揮發(fā)油對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的影響。結果:2.5%羌活揮發(fā)油0.75g/kg劑量可顯著增加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與對照組比較增加率為21.1%,P<0.01。
- 【炮制】
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 【功能主治】
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jié)。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jié)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1、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等證。本品有較強的發(fā)散風寒和止痛效果。常與防風、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2、用于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jié)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本品能祛風勝溫,散寒止痛。常與防風、同用,如蠲痹湯。
①《藥性論》:"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頑痹。"
②《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并氣,筋骨拳攣,四肢羸劣,頭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氣,五勞七傷,虛損冷氣,骨節(jié)酸疼,通利五臟。"
③《珍珠囊》:"太陽經(jīng)頭痛,去諸骨節(jié)疼痛,亦能溫膽。"
④《品匯精要》:"主遍身百節(jié)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⑤《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肝風,治風濕相搏,本經(jīng)(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赤。"
⑥《會約醫(yī)鏡》:"治邪閉憎寒,壯熱無汗。"
- 【性味】
辛苦,溫。
①《藥性論》:"味苦辛,無毒。"
②《醫(y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
③《湯液本草》:"氣微溫,味苦甘,平。"
入膀胱、腎經(jīng)。
①《珍珠囊》:"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手太陽小腸。"
②《湯液本草》:"足太陽、厥陰經(jīng)。"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陽,足少陰、厥陰經(jīng)。"
-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5錢;或入丸、散。
- 【宜忌】
血虛痹痛忌服。
《本草經(jīng)疏》:"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此屬內(nèi)證,誤用反致作劇。"
- 【貯藏】
置干燥處。
- 【副作用】
- 羌活揮發(fā)油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2.83g/kg及6.64±0.8726ml/kg。小鼠以不同劑量的羌活揮發(fā)油灌胃,觀察7天,其LD50為6.64±0.8726ml/kg。羌活水溶部分以最大濃度和最大允許體積灌胃給予小鼠12g/kg,觀察72小時,小鼠活動正常,無死亡。羌活揮發(fā)油乳劑以0.75g/kg灌胃給予小鼠,觀察24小時,活動正常,無任何異常反應。小鼠灌胃給藥的LD50為2.83g/kg。
- 【歸經(jīng)】
- 歸經(jīng)_膀胱經(jīng)
- 【備注】
- (1)西北地區(qū)尚有以同科牛尾獨活屬(Heraeleum)多種植物的根作羌活用。 (2)羌活功能發(fā)散風寒,祛風止痛,用于感冒風寒,兼有頭痛、身痛為主,常配防風、白芷等藥同用。羌活祛風濕的作用也甚為顯著,為祛風勝濕常用之品,但一般認為本品以風濕痹痛在身半以上者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風、獨活等同用。對于頭痛病癥,多配合川芎、細辛等應用。 (3)作為發(fā)汗解表藥時,應將它的祛風止痛功效密切結合起來,即在臨床上用于風寒表癥時,必須兼有頭痛或骨節(jié)疼痛等癥,才考慮使用。至于用治風濕痹痛,不論有無表癥,都可應用。根據(jù)近年來臨床實踐體會,本品退熱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熱藥如蒲公英、板藍根等品治風熱表癥,而且一般在熱退之后無再度發(fā)熱現(xiàn)象。但本品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故在使用時必須注意患者的胃那情況,掌握適當劑量。
- 【植物形態(tài)】
①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以上。根莖塊狀或長圓柱狀。莖直立,表面淡紫色,有縱溝紋,中空,無毛。葉互生,莖下部的葉為2~3回單數(shù)羽狀復葉;葉柄長10~20厘米,基部抱莖,兩側成鞘狀;小葉3~4對,卵狀披針形,小葉片2回羽狀分裂,最后裂片具不等的鈍鋸齒,最下一對小葉具柄,最上一對個葉近無柄;莖上部葉近無柄。基部擴大呈長卵形的鞘而抱莖;葉片薄,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傘梗10~15枚,長短不等,表面粗糙;無總苞。小傘形花序約有花20~30朵;萼片5枚,裂片三角形;花瓣白色,5枚,倒卵形,先端尖,向內(nèi)折卷;雄蕊5個;花絲細,彎曲,花藥橢圓形,2室;花柱2枚,短而反折,花柱基扁壓狀圓錐形,子房卵圓形,下位,2室。雙懸果卵圓形,平滑無毛,背棱及中棱有翅,側棱無翅,棱槽間通常有油管3~4個,合生面有油管5~6個,果實成熟時裂開成2分果,懸掛在兩果柱的頂端。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高山灌木林或草叢中。分布青海、四川、云南、甘肅。
②寬葉羌活,又名:鄂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有根莖。莖基部紫紅色,表面有縱溝紋,無毛。中空,莖下部葉大,2回或近于3回的羽狀復葉,葉柄長7~9厘米,基部成鞘狀,抱莖;小葉的最后裂片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又作不規(guī)則的羽狀深裂;莖上部的葉片逐漸簡化而成廣闊膨大的紫色葉鞘;兩面無毛,僅下面葉脈上稍有毛。復傘形花序上密生多數(shù)花,小傘梗長1厘米,小總苞片多數(shù),線形,與小傘梗等長或稍短;花萼5片,狹三角形;花瓣5片,黃色,卵狀披針形,長2毫米,寬0.6毫米,先喘漸尖,向內(nèi)折卷;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花藥橢圓形,花絲柔軟向內(nèi)彎曲;子房下位,2室,花柱2,甚短。雙懸果具6翅,其分生果的背枝和中校有翅,而側枝無翅。接合面向內(nèi)凹。花果期7~8月。
野生在高山向陽山坡草叢及灌木叢中。分布四川、青海、陜西、河南等地。
③川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莖粗大,節(jié)間極短。莖基部常呈紫色,表面有縱溝紋。莖下部葉為3出2回羽狀復葉,長約30厘米,有時可達60厘米;葉柄約為全長之半,有細棱,基部鞘狀;小葉羽裂,下部第一對小葉有柄,其余常無柄,裂片披針形或卵形,邊緣有尖或鈍的粗齒,兩面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傘梗15~20枚,有枝,平滑,無總苞;小總苞線形;萼齒5;花瓣5,黃綠色,倒卵形,先端狹尖而內(nèi)卷;雄蕊5;花柱基凸出,柱頭2。雙懸果闊卵形,背棱和中棱均發(fā)達,有翅,側棱無翅,棱槽問有袖管3~4個。花期7~8月。
分布四川、湖北、陜西、甘肅等地。
- 【臨床應用】
- 用量6~12g,內(nèi)服:煎湯;或入丸、散。用治風寒感冒,頭痛項強,風濕痹痛,肩背酸痛。
- 【藥用部位】
為傘形科植物羌活、寬葉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莖。
- 【來自何書】
《本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