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葉介紹
- 【別名】
- 雞頭盤、刺荷葉
- 【漢語拼音】
- Qiàn Shí Yè
- 【加工采集】
- 6月采集,曬干。
-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葉柄長,密生刺,中空。葉片箭形、橢圓狀腎形或近圓盾形,直徑60-130cm;上面深綠色,多隆起及皺縮,葉脈分歧處多刺,下面深綠色或帶紫色,掌狀網(wǎng)脈明顯突起,脈上有刺,并密布絨毛。
- 【功能主治】
- 行氣活血;祛瘀止血。主吐血;便血;婦女產(chǎn)后胞衣不下
①《隨息居飲食譜》:"治胞衣不下。"
②《重慶草藥》:"行氣,和血,止血。治吐血。"
- 【性味】
- 苦;辛;平
肝;腎經(jīng).
-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燒存性研末,沖服。
- 【歸經(jīng)】
- 歸經(jīng)_腎經(jīng)
-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全株具尖刺。根莖粗壯而短,具白色須根及不明顯的莖。初生葉沉水,箭形或橢圓腎形,長4-10cm,兩面無刺;葉輛無刺;后生葉浮于水面,革質(zhì),橢圓腎形至國形,直徑10-130cm,上面深綠色,多皺褶,下面深紫色,有短柔毛,葉脈凸起,邊緣向上折。葉柄及花梗粗壯,長可達25cm。
花單生,晝開夜合,長約5cm;萼片4,披針形,長l-1.5cm,內(nèi)面紫色;花瓣多數(shù),長圓狀披針形,長1.5-2cm,紫紅色,成數(shù)輪排
列;雄蕊多數(shù);子房下位,心皮8個,柱頭紅色,成凹入的圓盤狀,扁平。漿果球形,直徑3-5cm,海綿質(zhì),暗紫紅色。種子球形,直徑約10mm,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 【藥用部位】
- 為睡蓮科植物芡實的葉。植物形態(tài)詳"芡實"條。
- 【來自何書】
- 《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