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拔介紹
- 【別名】
- 金雞落地、土黃雞、老鼠尾、透地龍、牛大力、千里馬、牛頓頭、一條根、土黃昏、吊馬樁、千斤吊、大力黃、千尾蕩、三股絲、金牛尾、千金墜
- 【漢語拼音】
- qian jin ba
- 【名稱英】
- Radix Et Caulis Flemingiae
- 【成份】
- 根中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已確定結構有:蔓性千斤拔素(flemiphilippinin)C、D。此外還含5,7,3',4'-四羥基-6,8-雙異戊烯基異黃酮(5,7,3’,4'-tetrahydroxy-6,8-diprenylisoflavone),千斤拔素(flemichin)D,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碳原子數(shù)為22-30的正烷酸。
- 【加工采集】
- 秋后采挖,洗凈,切段,曬干。
- 【藥材鑒別】
- 干燥根呈圓錐形,長15~30厘米,根頭部較膨大。外表棕紅色,有明顯皮孔。皮部易剝落。商品多切成長約3~7厘米的斜片狀。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呈菊花心。
產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 【功能主治】
- 祛風利濕,消瘀解毒。治風濕痹痛,慢性腎炎,跌打損傷,癰腫,喉蛾。
①《植物名實圖考》:"補氣血。"
②《嶺南采藥錄》:"祛風去濕。治手足痹痛,腰部風濕作痛,理跌打傷,能舒筋活絡。"
③《南寧市藥物志》:"壯筋骨,去瘀積。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四肢酸軟無力,黃疸。"
- 【性味】
- 甘辛,溫。
①《嶺南采藥錄》:"味辛,性溫。"
②《南寧市藥物志》:"甘,平,無毒。"
③《福建中草藥》:"甘微苦,平。"
歸肺;腎;膀胱經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敷。
- 【宜忌】
- 孕婦慎服。
- 【歸經】
- 歸經_肺經
- 【植物形態(tài)】
- 蔓性千斤拔
直立或披散亞灌木,高1~2米。根系向下直伸,長1米許。幼枝有棱角,披白柔毛。葉互生;3出復葉;托葉2片,三角狀,長約1厘米,具疏茸毛;葉柄長2~3厘米,被長茸毛;小葉矩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先端略鈍,有時具小銳尖,全緣,基部在葉背邊緣密被茸毛,上面被稀疏的短茸毛,下面密生長茸毛;小托葉2片,線形。花兩性,腋生,短總狀花序稠密;花梗長1~1.5厘米;花苞2裂;萼5裂,披針形,在最下面的1片最長;花冠略長于萼,粉紅色,旗瓣禿凈,圓形,基部白色,外有縱紫紋;翼瓣基部白色,有柄,前端紫色;龍骨瓣2片,基部淺白色,前部互相包著雌雄蕊;雄蕊10,兩體,花藥黃色,圓形;雌蕊1,子房上位。莢果長8~10毫米,徑約5毫米。種子2枚,圓形。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長于山坡草叢中。分布福建、臺灣、廣西、廣東、湖北、貴州、江西等地.
- 【臨床應用】
- 內服:煎湯,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磨汁涂,或研末調敷。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四肢痿軟,跌打損傷,咽喉腫痛。
- 【藥用部位】
- 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
- 【來自何書】
- 《植物名實圖考》